【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在古都安陽感受了不起的中國文字力量
摘要:從高鐵站進行甲骨文和簡化字雙標嘗試,到中國文字博物館里的甲骨學堂,從安陽師范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的大數據平臺,到殷墟考古文旅小鎮里的“沉浸式光影”演藝《殷墟遺夢》,安陽正以大力實施文旅文創融合發展戰略為抓手,讓甲骨文在新時代綻放光芒。
中新網河南新聞2月19日電 (王迪)沿著通往殷墟博物館的坡道緩步向下,左側刻有歷代名稱的地磚提醒游客,每踏出一步就是幾百年的時光。2月17日至18日,記者跟隨“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主題宣傳活動造訪“文字之都”安陽,從甲骨文開始感受中國文字獨有的魅力。
“認識中華文明,從安陽殷墟開始”,殷墟博物苑景區的口號充滿自豪感。但作為中國第一個文獻記載,且被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都城遺址,并出土了后母戊鼎、中國最早的車馬坑遺跡、中國最早的女將軍婦好墓葬,此處的確有支撐這份自豪的底氣。據殷墟講解志愿者介紹,3300年前,商王盤庚遷都于殷,并在此傳位8代12王,歷經255年。后來周武王伐紂滅商,這片土地逐漸荒蕪,淪為一片廢墟,史稱“殷墟”。而殷商王室為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甲骨文,就是漢字的源頭,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
1899年,金石學家王懿榮在中藥鋪買來的“龍骨”上發現了甲骨文,自此“一片甲骨驚天下”,將中國的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至今,已發現的甲骨約15萬片,單字數量已逾4000字。漢字發展到今天雖經歷了各種書體的演變,但以形、音、義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語法仍與甲骨文一脈相承。可以說,甲骨文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其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審美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產生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了解中國文字,就不能錯過中國文字博物館。從賈湖遺址出土的原始刻畫符號到甲骨文、金文、簡帛文字、篆書、隸書、楷書……在這里都一一通過文物、圖表、互動影像等形式生動地展示在游客面前。除了可詳細了解漢字的起源、發展和演變歷程,少數民族文字也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展示。充分彰顯了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文字、燦爛的文化和輝煌的文明,同時也反映出華夏文明與中國語言文字的研究成果。
如今,安陽處處充滿中國文字之美。從高鐵站進行甲骨文和簡化字雙標嘗試,到中國文字博物館里的甲骨學堂,從安陽師范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的大數據平臺,到殷墟考古文旅小鎮里的“沉浸式光影”演藝《殷墟遺夢》,安陽正以大力實施文旅文創融合發展戰略為抓手,讓甲骨文在新時代綻放光芒。(完)
責任編輯:史秋宇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