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殷商刻“甲骨” 一覽華夏文明
摘要:作為殷墟科學發掘以來發現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根據該墓的地層關系,及大部分青銅器上的“婦好”銘文,考古學者認定墓主人為商王武丁的配偶婦好。如今的殷墟,以其獨具風格、規模巨大、規劃嚴飭的宮殿建筑和商王陵墓體現出恢弘的都城氣派而卓絕一時;
“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
約3300年前,商王盤庚遷都于殷,商王朝在此傳位8代12王,作為中國商代晚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歷經255年。周武王伐紂滅商,殷地逐漸荒蕪,淪為一片廢墟,史稱“殷墟”。
曾經繁華的王朝都城今何在?
殷墟這座商王朝后期都城遺址,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遺址區橫跨洹河南北兩岸,古稱“北蒙”,又稱“殷虛”“殷邑”,甲骨卜辭中也稱為“大邑商”“商邑”。
認識中華文明,從安陽殷墟開始。近代以來,考古人員在殷墟發現中國最早成體系的甲骨文、中國最早的車馬坑遺跡、中國最早的女將軍婦好墓葬、世界上出土最大且最重的青銅器后母戊鼎(原稱司母戊鼎),使殷墟齊備都市、文字、青銅器三大要素,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并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古代都城遺址。
走進殷墟,就會被形制闊大、氣勢恢宏、布局嚴整的80余座宮殿宗廟區已發現大型夯土建筑基址所震撼。1973年前發掘的53座建筑基址,是殷墟宮殿宗廟區的主體和殷王都全盤規劃、布局結構的重心所在,包含王室的宮室、寢居之所15座,王室的宗廟建筑21座,王室的祭壇建筑17座。這些建筑基址按照中國古代宮殿建筑“前朝后寢、左祖右社”的格局依次排列,分布在以宮殿區為中心的范圍內。
在殷墟宮殿宗廟遺址區內的洹水岸邊,一座現代化的殷墟博物館巍然矗立。從綠草如茵的地面行至地下博物館入口,會經過一條“回”形走廊,這條走廊被賦予了時間概念——假定地面為“當代”,在走廊內側用青石鋪成一條從公元1911年直至公元前1046年的逆“時間線”。人們沿著這條“歷史走廊”追溯歷史,最終進入展廳開啟商王朝的故事。
據了解,至今已有約15萬片刻辭甲骨從殷墟出土,記有5000余單字,卜辭10余萬條,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天文、氣象等各個方面。殷墟博物館內陳列的甲骨近100片,其中90%以上刻有卜辭。商王和貴族幾乎每事必卜,占卜成為商代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甲骨的納貢、收貯、整治、鉆鑿及占卜方法、程序,以及卜辭的語法、辭例等,形成一套嚴格而有系統的制度。
殷墟時代,當地氣候如何?透過殷墟博物館鎮館之寶亞長牛尊,我們或許可以了解一二。這件青銅尊仿水牛制成,栩栩如生的造型,體現出彼時工匠對水牛特征的精準把握。通體遍飾龍、鳥、虎、象等神性動物紋樣的牛尊,不僅是一件祭禮的酒器,更是殷商時期人神溝通的媒介,擔負著溝通天地的神圣職責。
提到殷墟,就不得不提到婦好墓。婦好是我國有文字記載以來的第一位女政治家和軍事家,其墓葬隨葬品數量巨大、種類豐富,且造型新穎,工藝精湛,充分反映了商代高度發達的手工業制造水平。作為殷墟科學發掘以來發現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根據該墓的地層關系,及大部分青銅器上的“婦好”銘文,考古學者認定墓主人為商王武丁的配偶婦好。婦好墓成為了目前唯一能與甲骨文聯系并斷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王室成員墓葬。
如今的殷墟,以其獨具風格、規模巨大、規劃嚴飭的宮殿建筑和商王陵墓體現出恢弘的都城氣派而卓絕一時;以制作精美、紋飾細膩、應用廣泛的青銅器而聞名中外;以青銅冶鑄、玉器制作、制車、制骨、陶器、原始瓷器燒造等高度發達的手工業而享譽世界;以造字方法成熟、表現內容豐富、傳承有序的甲骨文而在世界文明史上獨領風騷……其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和文化價值蜚聲中外,影響深遠。這記載和凝聚著中華民族歷史風采的一頁,等你來細細品閱。(圖片由李政葳、雷渺鑫授權使用)
責任編輯:史秋宇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