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仰韶文化陶器刻符——“陶文”
摘要: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第二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三門峽廟底溝遺址第二次發掘領隊樊溫泉同樣表示,“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相關遺址中發現有部分的早期刻畫符號或是簡單的有文字意義的劃符,其中一些表意的或有初步記事和計數作用的符號,可能就是早期文字的萌芽狀態,或是代表著文字發展的雛形。
大河網訊 日月星辰、山龍華蟲。文明初萌,天地之間。歷史先民在參悟天地、順應自然的過程中,將思索與感知具象為一件件物品,描繪到一刻一劃的符號當中。
在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時期的諸多遺址中,考古專家們發現在出土陶器上刻畫有一定數量,類似文字的符號。經多方考證、推究,普遍確定這種陶器刻符,被通稱為陶文,可能是比甲骨文更古老、更久遠的文字起源。
考古專家和文字專家們表示,陶器刻符看起來并不復雜,有的像英文字母“T、X、K”,還有的像漢字“豐”多了兩橫的符號,甚至有的和漢字“米”看起來一模一樣。這些陶文由于出土量有限,歷史跨度過長等原因,暫時很難解析。不過有一些陶文可以推測大致的意思,比如多橫的“豐”“米”等。
多橫的“豐”和甲骨文中的“玉”十分類似,表示一種玉器,很有可能就是“玉”字的起源。陶文“米”和現代的“米”字雖然寫法一致,但更近意于現代的“禾”字,可能表示農作物的生長成熟或成熟被收割,證明了新石器時代的農事活動。
“個”與現在的漢字“個”也差不多,但專家們表示,陶文“個”刻畫的左邊是一橫,右邊是一撇,因此嚴格來說不是“個”的書寫方式。如果從象形文字的角度來分析,陶文“個”更像是一把鏟子,或者是一個石錘。
最復雜的是一豎三“丿”的陶文,也有的是一豎四“丿”,并且有的“丿”在左邊,有的“丿”在右邊。專家表示,這類陶文出現的次數最多,說明在日生活常中很常見,所以有可能是表示谷物,不同數量的“丿”表示谷物的多少,左右則表示谷物的位置。
有一類看起來最簡單,就是一豎,也有的兩豎,雖然看起來簡單,但是一豎和兩豎的意思卻完全不同。專家表示,一豎是用來計數的,表示數量“1”,但兩豎并不表示數量“2”,而是表示“道路”,或者是發現新的路,可以通往其他什么地方。
仰韶時期發掘的刻符、陶文,吸引了眾多專家紛紛深入其中,仔細研究、科學論證,并以公開發表著作的方式,極力留存、宣傳、推廣、轉化研究成果,形成了對陶文、刻符的權威主流聲音。
陳煒湛在《漢字起源試論》中說,“這些符號,正是我國文字的原始形態和原始階段,它比甲骨文更古得多,是中國文字的起源。”
王志俊在《關中地區仰韶文化刻畫符號綜述》中說,“仰韶刻符和商代甲骨文、金文是一脈相承的,甲骨文、金文是仰韶符號的發展。”
于省吾在其所寫的《關于古文字研究的若干問題》中表示,“陶器上的簡單文字,考古工作者以為是符號,但我認為這是文字起源階段所產生的一些簡單文字。仰韶文化距今約有六千多年之久,那么,我國開始有文字的時期也就有了六千多年之久,這是可以推斷的。”
郭沫若在其所寫的《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中也明確表示,“彩陶上的那些刻畫符號,可以肯定地說就是中國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國原始文字的孑遺。”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第二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三門峽廟底溝遺址第二次發掘領隊樊溫泉同樣表示,“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相關遺址中發現有部分的早期刻畫符號或是簡單的有文字意義的劃符,其中一些表意的或有初步記事和計數作用的符號,可能就是早期文字的萌芽狀態,或是代表著文字發展的雛形。到了龍山文化時期,一些遺址中發現的陶文可能與早期文字的產生有著更直接的關系”。
探尋漢字起源、深入推進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揭開漢字起源更多的“神秘面紗”,期待更多的業界專家、學者積極參與。(宋健 侯鵬云/文圖)
責任編輯:尹媛媛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
【光明網評】探尋漢字起源,讓中華傳統文化“火”起來
-
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 賈湖遺址擁有11項世界之最!發現的契刻符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雛形之一
-
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丨走進賈湖遺址 與九千年前的人一起“書寫”橫豎撇捺
-
“寫意中國”登頂熱搜,古老漢字引領“最潮中國范兒”|頂端快評
-
【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契刻符號 漢字濫觴
-
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丨“中華文字始祖”竟是他 聯合國專設節日紀念
-
【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探訪南樂倉頡廟 找尋中華漢字源
-
【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在古都安陽感受了不起的中國文字力量
-
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丨30余家網絡媒體走進文字的“家” 探尋華夏文明
-
【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中國文字博物館:賡續歷史文脈 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