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農家問農情 汝南縣張樓鎮創新舉措興鄉村
駐馬店網訊(記者 鄧丹華 通訊員 張春芬)“對于農民來說,農業生產有“兩怕”,一怕價格不好,二怕天氣不好。作為干部應該經常到農戶家中了解最實際的生活狀態和發展需求......。”2月14日,汝南縣張樓鎮黨委書記陶磊在王溝村查看村民發展溫棚農業時聊到。
在王溝村2022年底新建的番茄大棚內,黨委書記陶磊和農戶王高峰詳細詢問他家2座大棚的投資和管理情況。看到農戶家的番茄園的秧苗長勢喜人后,陶磊鼓勵農戶說:“希望你今年有個好收益,更希望你做大做強,不僅自己的收入提高,也可以帶動村民就業,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為村民發家致富做出好榜樣”。
近年來,張樓鎮鎮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縣關于推進鄉村振興各項決策部署,以人居環境整治為突破,以農村產業發展為關鍵,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著力“補短板、強弱項”,推動鄉村振興工作。
提起人居環境整治,記者帶你走進張樓鎮方橋居委會,感受一下村民裝扮自己家園的場景。記者走進方橋社區,一眼望去,硬底化的村道寬敞整潔,房屋錯落有序,每家每戶房前屋后干凈整潔,一個個小花園成了這里的亮點,也成了村民們最為稱贊的地方,這些小花園也為春天添了幾分色彩。
“我們村現在風景更美了,文化長廊、健身器材、公廁都有很大變化,現在道路整潔、綠色更多;而且村民參與人居環境的積極性也高了,大家都養成了好的生活習慣。”村民井海蓮說。
提到村民的參與人居環境得積極性,近期走進方橋居委會每天就可以看到方橋居委會的村民們在自己的村里忙碌的身影,大家為自己家園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方橋居委會黨支部書記 王文振 :“為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我們社區把該項工作納入村規民約中,從而進一步激發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村規民約不僅讓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有所提升,更是“約”出好風氣,該社區充分發揮村民自治作用,將村規民約分成愛國守法、移風易俗、安全穩定、公共服務、人居環境等五大塊,將垃圾收費、“門前三包”等納入村規民約。
在張樓鎮11個村委都把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納入到村規民約中,激發村民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投入到鄉村振興中,近年來,張樓鎮開展了危房清零、治理“六清、六亂”工作、路域整治工作等讓全鎮人居環境大幅改善。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張樓鎮牢牢把握產業發展這個關鍵,各村結合實際發展特色產業,扶持特色產業做大做強,筑牢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根基。張樓鎮中小企業發展也是不僅數量有所提升而且產生的企業效益也越來越明顯,村民就業率的到提升,村民錢袋子也是越來越鼓。近年來,張樓鎮還圍繞鄉村振興目標,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發展鼓勵村民發展特色產業,讓村民走出一條富民增收的新路子。目前張樓鎮大規模的養殖戶15家,種植大戶50余戶。
張樓鎮黨委書記陶磊說:“只坐在辦公室敲鍵盤打電話,可不一定獲得到真信息,全體干部必須沉下去,干實事,才能讓促進鄉村建設”。
為了激勵干部擔當作為,該鎮叫響了“領導力量向一線傾斜、骨干力量向一線集中、工作作風在一線錘煉、解決困難在一線體現、黨員干部形象在一線樹立”的“五個一線”工作法,努力實現聯系服務群眾“零距離”,讓干部和群眾手挽得更緊,心貼得更近,情融得更深。
干部走進農家、農田、詢問問農情,只為了更好的謀劃好張樓鎮的發展。為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該鎮創新舉措,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為目標,助力鄉村振興,張樓鎮所有村民也堅信張樓的明天會更美好。
責任編輯:鄧丹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