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天中|兩代人的接力70年的惦念
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退休高級工程師張潤環深知父親張新亭(河南省紀委原常委、機關黨委書記、離休干部)有兩個未了的心愿:一是到戰友李華堂烈士(確山藉)墓地祭奠;二是尋找李華堂的后代親人。2009年9月,張新亭與世長辭,父親未了的心愿也成了張潤環的心愿。
張新亭等人南下大別山前拍的合影 前排左二 張新亭 前排右一 李華堂。
張潤環從父親那里聽說過李華堂,父親寫的文章里也有多篇提到過李華堂。
在《懷念烈士李華堂》里,張新亭寫道:“我和李華堂相處時間短,對他的經歷詳細情況了解不太多。只知道他是河南確山縣瓦崗村人,1919 年出生,兄弟五人,他最小,是貧農家庭。1938 年在確山縣竹溝鎮參加新四軍五師,歷任戰士、班長、排長、連隊政治指導員、營教導員等職。曾在戰斗中兩次負傷。”在這篇《懷念烈士李華堂》的文章里,張新亭還詳細寫了他和李華堂相識及并肩作戰的情況:“1947年6月初,冀南三地委根據晉冀魯豫中央分局的指示,抽調地、縣、區干部隨劉鄧大軍南下大別山。過去我和李華堂并不認識,這次抽調干部南下,我們都愉快地按時來到武安縣冶陶鎮報到,在陽邑村臨時組織學習,此時,我們相識了。學習20 天結束后,抽調太行、冀南、冀魯豫的干部兩千余人,編為代號為‘天池’的部隊。冀南三地委一百二十余名干部編為‘天池’部隊第二中隊。李華堂任二中隊隊長,我任政治指導員。從此我們形影不離,并肩戰斗。”“1947 年9 月7 日,二縱教導團副團長張紹基帶領我們十幾個干部和教導團十隊兩個分隊,計有百余人,開進金寨縣兩畈鄉(前畈和后畈),我們去后把兩畈鄉改為兩畈區。……1948 年5 月,國民黨部隊桂系一個營來兩畈區‘清剿’。……我們極力反擊,打退敵人二次進攻,分散突圍,我們干部、戰士犧牲400多人。戰斗打得很激烈,李華堂區長作戰勇敢,又有山地作戰經驗,他一邊還擊,一邊指揮分散突圍,后在突圍中負傷,他的警衛員腿部受傷。李華堂與我失去了聯系,我帶著突圍出去的同志去尋找李華堂,爬了幾座山,天已經漆黑沒有找到他們。”《寧死不屈的英雄——李華堂》一文里寫道:“……1982年,我和戰友苗延峰相約去給李華堂掃墓,當時沒有向導,爬了幾座山沒有找到墓地,深感遺憾。……后來聽金寨的同志說,當年在突圍中,李華堂與六位戰士彈盡糧絕被俘,敵人把李華堂和六位戰士押到馬石對垅(今馬石村對垅組),用各種刑具拷打、折磨李華堂,在李華堂胸前用大刀劃了幾刀,又割掉他的左耳朵,他用手捂著耳朵,血順著胳臂往下流,敵人再次讓他說出白濤縣長(共產黨員)在什么地方,他堅定地說:‘不知道!’并大罵這伙土匪。敵人劈開他的胸膛把心挖出,將頭顱劈開,把腦漿挖出來,以三塊銀元賣給土匪黃守約,給他舅治病。敵人是多么殘忍啊!7 月7 日,李華堂為了革命事業獻出了年僅29歲的生命,六位受傷的小戰士被敵人用機槍掃射犧牲。當地老鄉黃從種、李學權冒著生命危險,在黑夜里將李華堂和六名戰士的尸體掩埋在涼水井的半山上……”
張新亭寫的《懷念李華堂烈士》。
幾十年里,張新亭念念不忘尋找戰友李華堂的墓地和家人。上世紀80年代,張新亭曾寫信給確山縣有關部門,尋找李華堂的親人,但沒有找到。1992年,張新亭寫信囑咐戰友苗延峰一定去李華堂的墓地看看。苗延峰和李清濤夫婦再次去大別山區尋找李華堂墓地,烈士墓地在大山的密林叢中找到了。但因為身體的原因,張新亭沒能到墓地祭奠。
把父親生前口述回憶錄、手書自傳及回憶戰友的文章、和戰友的來往信件等資料整理成《歷史的回顧》一書后,張潤環計劃重走父母戰斗過的大別山區,重溫父母的戰斗生活經歷,感受大別山老區的新變化,也尋訪李華堂烈士的墓地和他的后代親人,接力完成父親未了的心愿。
2017年9月,張潤環和老伴、兒子一起沿著父親當年的行程,先后來到息縣、潢川、商城、信陽、金寨等地,開啟了“重走大別山”之行。在金寨縣,縣志辦有關負責同志幫他們聯系上了天堂寨鎮民事文化辦公室負責同志,后又聯系上了天堂寨鎮古樓小學校長陳光前。陳光前年輕時就守護李華堂烈士的墓,1980年之后,他每年都帶著古樓小學師生為烈士掃墓。陳光前帶領他們來到了李華堂烈士墓前。李華堂的烈士墓和六戰士墓在一起,他們一起長眠在一個向陽的山坡上。
張潤環在李華堂墓前祭奠。
2019年8月,張潤環聯系上了確山縣黨研室主任羅平均,向他打聽李華堂的情況。羅平均回復,確山革命烈士英名錄中收錄有一個名叫李發堂的烈士的情況,并沒有李華堂烈士的名字,李發堂是確山縣瓦崗鎮前皮洼人。張潤環想到父親說過,“李華堂兄弟五個,他最小”,遂想到這個同是確山瓦崗人的李發堂會不會是李華堂的哥哥。她托羅平均再打聽,很快就有了消息,李發堂確是李華堂的親哥哥。張潤環非常激動,要來了李發堂重孫李春義的電話號碼,李華堂烈士的親人找到了。
1948年——2019年,李華堂烈士犧牲后的70余年里,張新亭懷念著昔日并肩作戰的戰友,張潤環惦念著父親的心愿,父女接力尋找著烈士的墳塋和后人。
2019年9月,李華堂的哥哥李發堂的后代——李發堂孫子李青山、重孫子李春義、李春營及重孫媳婦等人到洛陽張潤環家中拜訪。十一假期,張潤環一家從洛陽來到確山縣瓦崗鎮前皮洼村,看望李發堂的孫子李青山和重孫子李春義、李春營等。張潤環給李春義等人講述父親張新亭和李華堂結識、并肩戰斗的情況和她尋找李華堂后人的經過,李青山、李春義給張潤環介紹李發堂、李華堂的情況:李發堂不知道是在哪個戰役中犧牲的,遺體也找不到,只是材料上有李發堂的名字;李發堂犧牲早,那時他的兒子、李青山的父親李小良才幾歲,李華堂沒有成家,沒有子女;李華堂一直沒有音信,上世紀六十年代鄉里放電影時,在幕布上打字幕找過李華堂家人,當時是聽村里人說的,家里人也沒去張羅這事。
李發堂后人到張潤環在洛陽的家中拜訪。
張潤環夫婦(左一、左二)到李發堂后人在確山瓦崗前皮洼的家中看望(右二為確山縣黨研室負責人羅平均,右一為李發堂重孫李春義)。
這次看望,張潤環還了解到,李華堂的家族后代,重孫子輩都很能干。李春營在家附近的小山坡上開辦了一個名為“溪水農莊”的飯館,吸引了附近的人帶著家人來玩,節假日生意很紅火。李春義在自家自留地里開辦了養豬場,有四個大廠房,一個廠房可以喂養三、四百頭豬。李春義的叔叔養了有二三十只羊,李春義的女兒開有飯店,承包有大棚,在大棚里種西瓜。張潤環感慨,到了李華堂的家鄉了,這里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新房子,村里的年輕人都在外地打工,農民生活富裕了。
李發堂的重孫李春義的女兒種的大棚瓜果。
2020年3月,李春營、李春義聯系張潤環,要來金寨縣有關部門的電話,去金寨縣天堂寨給李華堂烈士掃墓。金寨縣黨史辦有關負責人熱情接待了他們,并會同有關部門在墓地舉行了紀念活動。李春營、李春義還見到了陳光前校長,并帶去了家鄉的土特產,表達他們的心意。在紀念活動中,金寨黨史辦有關負責同志在致辭中重溫了李華堂等7烈士為了革命慷慨赴死的事跡,表達了對烈士的無限敬仰與追思。李春營、李春義等人在李華堂墓前以家鄉的祭奠方式表達了對親人李華堂的哀思。時隔72年,長眠他鄉的烈士李華堂終于和親人相見了。
李華堂烈士的親人到烈士墓前祭奠。
2023年2月10日,在確山縣瓦崗鎮前皮洼村,確山縣紅色文化傳播志愿服務隊的幾名志愿者見到了李發堂71歲的孫媳王守枝。她告訴志愿者,當年李發堂在戰斗中犧牲在了南邊大河(臻頭河)南岸的山上,家人聽說后,去找過李發堂的遺體,但沒有找到。解放后,民政上來家里送烈屬光榮牌,也說李發堂是犧牲在了那里。至于李華堂,他沒有成家,也沒有子女,走后就沒有了消息,后來聽說犧牲了,不知道犧牲在了哪里、葬在何地。上世紀六十年代,聽村里去瓦崗街看電影的人說過,電影幕布上打過字,尋找李華堂的家人,當時家里成年男人戰死的戰死,病死的病死,孩子還小,也窮,出門連路費都拿不起,就沒張羅這事。現在想來,應該是張新亭托鄉里尋找的。二十多年前,鄉里民政上的來家里,尋李華堂的親人。當時那個“老民政”說是省里讓找的,那應該也是張新亭安排找的。
由此來看,二十多年前,還在世的張新亭應該已經找到了李華堂的親人,但不知何故沒對女兒張潤環提起。二十多年過去,物是人非,再想了解張新亭當年尋人的具體情況已不易。
志愿者尋訪李發堂的孫媳王守枝(右中)。張紅/圖
聽說確山縣紅色文化傳播志愿服務隊要將他們父女兩代人接力尋找李華堂烈士墓和烈士后人的事寫成紅色故事,張潤環很支持,她給志愿者發來了李華堂的事跡資料、父親張新亭懷念李華堂的文章,及自己寫的這些年尋找烈士墓和烈士后人的經過,讓志愿者參考。由此,我們知道了不畏艱險、英勇堅定、講黨性、重情義的革命前輩張新亭,知道了寧死不屈、慷慨就義的確山藉烈士李華堂,知道了張新亭、張潤環父女兩代人接力尋找烈士墳塋和烈士后人的動人故事。(中共確山縣委宣傳部 馬勤功 張紅 整理 文中圖片除署名外均為張潤環提供)
責任編輯:王曉晶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