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原糧倉到世界餐桌 河南數字轉型助推打造食品產業
摘要:【現狀】 鏈條長但協同較差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了解到,近些年來,河南充分發揮糧食生產核心區優勢,以食品全產業鏈發展為骨干,將食品產業打造成為保障民生的基礎產業和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河南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食品生產和加工基地。
雙匯冷鮮肉分割生產線圖片來自雙匯官網
開欄的話
建立萬億產業集群,培育建設產業研究院,規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增長7%左右……2023年河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制造業大省河南,全面部署落實“十大戰略”,賦能河南數字經濟轉型升級。切入科創賽道的河南制造向河南創造轉變,河南速度向河南質量轉變,河南產品向河南品牌轉變。
豫數字[2023]1號文件,為加快5G、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數字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明確了發展路徑,河南制造業也迎來了破局的關鍵節點。
從今天起,本報科創河南推出“智造強省”主題系列報道,聚焦食品、鋼鐵、服裝、汽車等制造行業“數智化”轉型升級,用政策梳理行業故事,解讀河南經濟壓艙石。
統籌策劃 黃婷 執行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劉瑞朝
“食聚河南,饗鏈世界。”一個平臺,可鏈接2萬多家食品企業,一頭牽著“中原糧倉”,一端連著“國人廚房”。2月8日上午,食品河南云平臺上線暨第一屆河南食品云博會召開。這個舌尖上的云平臺,是河南食品產業數字化的落地實踐。
河南是農業大省、制造大省,也是食品制造業大省。食品行業龍頭企業聚集的河南,具備縱深推進食品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條件,打破食品行業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局面。
【地位】
國人廚房底子厚
中原熟,天下足。
河南是農業大省,也是食品制造業大省。河南已從“中原糧倉”,成為“國人廚房”,正在向“世界餐桌”發展。
多年來,河南食品工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且保持增長態勢。鄭州市工信局副局長郜東輝說,鄭州市速凍食品行業在全國市場占有率超過6%,棗制品行業規模全國第一。
鄭州現有規上食品企業119家,形成了以三全、思念、白象、好想你、花花牛等企業為龍頭,涵蓋速凍、肉制品、乳制品、休閑食品等30多個產業鏈條。
作為首個國家級食品名城,方便面、火腿腸和冷鮮肉生產量均位列全國第一。漯河市工信局局長盧麗琴說,漯河擁有包括雙匯等7000多家食品企業。去年食品工業增加值增長11.7%,高于全省6個百分點,成為全省萬億食品產業的重要支撐。
“河南擁有2萬多家食品企業,產品門類齊備,產業基礎雄厚。”食品河南云平臺負責人趙九鑄介紹說,河南食品產品種類齊全,在冷凍食品、休閑食品、方便食品、肉制品等領域擁有眾多一線品牌,具有產業基礎優勢。
河南省政府副秘書長魏曉偉在第一屆河南食品云博會開幕式上說,河南是食品工業大省,產業規模居全國前列,優勢和骨干企業實力不斷增強,已經形成了產業鏈較為完整的現代食品產業體系。河南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食品生產和加工基地。
【現狀】
鏈條長但協同較差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了解到,近些年來,河南充分發揮糧食生產核心區優勢,以食品全產業鏈發展為骨干,將食品產業打造成為保障民生的基礎產業和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河南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食品生產和加工基地。
食品產業是河南省五大主導產業之一,也是兩大躍向萬億級產業集群之一。中國聯通5G應用首席專家王常玲說,但是目前河南食品企業供應鏈管控較弱,上下游廠商之間缺乏實時協同機制,影響產品質量和交貨期。食品行業產品存在生產協同難的問題,采購、制造、質檢、倉儲、物流之間協同聯動有待強化。
“從一產到三產,從田間到舌尖,食品行業產業鏈條非常長。”國機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數字化轉型負責人酒小濤說,目前河南食品行業存在規模龐大、技術和裝備水平不一的問題,粗放生產,淡旺季明顯,工藝多且隨意性強,依賴員工經驗。同時,產品質量存在隱患,質量溯源能力不足。
業內人士分析,河南食品產業勞動力優勢弱化,技術優勢還沒有全面形成,生產技術距離數字化、智能化還比較遠,高技能人才、技術人員和熟練技工缺口大,支撐保障能力弱。食品產業要加快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構建原料供應、生產加工、產品儲存、運輸、配送銷售到消費的完整產業鏈條,縱深推進食品行業數字化轉型,打造高質量增長極。
【觀點】
數字化助推產業升級
“食品河南云平臺是推動河南食品產業和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合的具體舉措。”魏曉偉說,河南也應促進信息技術在食品產業各領域的深化和應用,推動食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數字化轉型是推動食品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在仰韶酒業副總經理王軍學看來,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平臺是推動的重要載體。食品河南云平臺的上線,打造出了河南食品行業線上貿易往來、信息交流、技術對接的數字化平臺,河南省食品產業、上下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優質平臺。
目前,河南食品行業數字化,迎來了政策利好期。河南食品行業龍頭企業聚集,農業產業和交通地利優勢顯著,具備一二三產融通基礎。王常玲說,河南可以縱深推進食品行業數字化轉型,率先打破食品行業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局面。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則分析說,工業云、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通用技術,其應用已經在食品行業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大數據也是生產力,從食品工業未來發展需求角度看,食品裝備及信息化融合,將成為推動河南食品工業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撐。
【謀劃】
打造萬億級支柱產業
河南的食品,如何豐富國人的餐桌?
河南將打造綠色食品萬億級支柱產業,數字化是必由之路,以數據驅動,提升產業效率。《河南省綠色食品集群培育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例達到3∶1,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80%。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7000家以上,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到1000家以上,培育千億級企業2家、百億級企業10家,新增上市企業5家以上。
要想實現上述目標,河南將采取多項行動,其中一項便是實施數字賦能升級行動。發展智能裝備。支持河南萬杰、東方面機、名麥食品等食品裝備制造企業研發生產上下料機器人系統、搬運機器人系統、自動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后廚等。
支持食品企業自主研發專用設備,集成創制先進適用的加工新技術新裝備。深化與京東、阿里、拼多多等平臺戰略合作,在主要電商平臺建立我省冷鏈食品、休閑食品、特色功能性食品、預制菜等銷售專區。
同時,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綠色食品業供應鏈深度融合,以數據驅動提升產業效率。推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實現上下游企業協同采購、協同生產、協同物流,促進大中小企業專業化分工協作。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