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恩師周紹文
摘要:我是周老師的學生,周老師一直以我為傲,只有我知道,外出時間再長,每次回來不依偎到周老師跟前說說話,讓他點評我的繪畫,總覺得少些什么。
李新國把自己新出版的繪畫作品集拿給周紹文看(資料圖)。
講述:李新國 整理:郭建光
2022年12月23日下午5時30分,尊敬的恩師周紹文走完了他的一生,終年97歲,聞之我痛哭流涕。我當時在鄉下正臥病在床,渾身酸軟,動彈不得,竟然今生無緣見周老師最后一面。這成為我的切膚之痛,更是我的遺憾。如果周老師地下有知,希望他一切安好。同時也想給他捎句話,一日為師終身為師,我一日也未停止過對他的思念。
1972年,癡迷繪畫的我在汝南一高讀書時,通過我同門的一個叔叔了解到汝南縣城有一位繪畫大家名叫周紹文。再三思考后,就找到叔叔,懇請他介紹我認識周老師。
我清楚地記得第一次見到周紹文老師的情景,在他位于汝南師范學校的家里,擺放著一張桌子,桌上有條不紊地放著筆墨紙硯,而墻壁上一幅幅色彩酣暢淋漓的中國畫,著實吸引了我的目光。雍容華貴的牡丹、引吭高歌的公雞……走進周老師的畫室,感覺舒服極了,尤其是周老師和藹可親,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詢問我學習繪畫的經歷,在得知我當時全憑模仿天分臨摹宣傳畫時,趕緊接過我帶去的畫作,仔細觀察后贊不絕口。后來我才明白,周老師愛惜人才,尤其是來自農村的孩子。
正值壯年的周紹文老師當即表示收我為徒,希望我這個對繪畫有著熾熱感情的孩子將來有個好前程。時值中午,我們師徒二人相談甚歡。老師收下我是完全免費的,當即還帶著我們到他家吃午飯。那時候周老師的父母健在,來到他家,了解到周老師的父親喜歡吃醬油蘸飯,母親是位慈眉善目的人。簡單的飯菜我卻吃得津津有味,熱血沸騰。
從那以后,我每個周末都從學校步行趕到周老師的畫室,跟著他學習畫畫。他教得認真細致,我學得如饑似渴。不久,周老師告訴我可以免費在他教授的班級學習繪畫。我當即就答應了,很快成了周老師班上的一個旁聽生。我看到周老師繪畫的熟練與揮毫潑墨的獨特風格,也感受到他不斷學習的精神。等到他站在三尺講臺的時候,我聆聽著他講述平行、透視等專業繪畫知識,猶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原來真正的繪畫與我從鄉間所見所思所學的截然不同,如同給我這個繪畫的門外漢打開一扇天窗。
那還是處于困難時期,我家只有奶奶、母親和我,家里住著兩間土坯房,生活的艱難無法抹去內年4月,我回鄉辦“不忘初心 留住鄉愁——李新國感恩鄉親國畫展”,特意邀請周老師、我母親與我上小學的啟蒙老師一起,見證我的畫展,還讓他們仨端坐在開幕式前的三張椅子上。當天盡管高朋滿座,只有我知道,我這次畫展是為了讓包括周老師在內的家人們分享我的喜悅,分享我的成功的。
再后來,我出國辦畫展,每次回來必定將帶回來的禮物送給周老師。我是周老師的學生,周老師一直以我為傲,只有我知道,外出時間再長,每次回來不依偎到周老師跟前說說話,讓他點評我的繪畫,總覺得少些什么。
記者手記:在著名畫家李新國眼中,周老師,為人耿直磊落,誠信待人;為師德高望重,桃李滿天下;作畫潛心耕耘,孜孜不倦。采訪中他幾次哽咽落淚,滿懷對恩師的感念與緬懷。他流著淚喃喃道:“周老師,我一定會謹記您老的教誨,做一個坦蕩磊落、品德高尚的人,在追求藝術的過程中忘卻小我成就大我。周老師在教書育人中殫精竭慮、傾囊相授,把傳統中國畫的筆墨功夫代代相傳。請您相信我,我一定不辜負您生前對我的期望,在繪畫的王國苦苦追尋。我再也不見不到我的恩師周紹文先生了。周老師,一路走好!”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