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鼓聲中感受春天
摘要: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或許那“咿咿呀呀”的唱腔會隨著時代的變遷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但每部劇里所展現出的正義、孝敬、愛情、奮斗的精神,我想永遠也不會過時。父親很高興地來電說,國家的政策真好,疫情結束了,生活正常了,家鄉很多地方又恢復了廟會,他又可以跑著看大戲了。
劉拴柱
疫情3年,終于迎來春暖花開。熙熙攘攘的人群,隨處可聞的小商販的叫賣聲,讓我嗅到了久違的煙火氣息。借著春節的余溫,公園一角的戲班子開唱了,那“咚嗆、咚嗆”的鑼鼓聲和優美的唱腔,打破了3年來的沉寂,人們的生活終歸回到了正常。
說起戲曲,特別是疫情3年過后,能在異鄉的小城再次近距離聆聽那熟悉的字正腔圓的唱腔,總會讓我情不自禁地回憶起自己的童年,腦海中也會立刻閃現出坐在父親肩頭看大戲的畫面。
我的童年是在農村長大的,那個年代鄉下沒有太多的娛樂方式。一年到頭,除了春節熱鬧幾天,便是春天的廟會了。那時候,老家周邊鄉鎮的廟會輪番上演,幾乎每月都有,每個地方的廟會都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各個鄉鎮的會頭(廟會的組織者或負責人)為了烘托氣氛,往往會在大會期間,組織一些雜耍表演,如:舞獅、踩高蹺,有條件的還會沿街布置彩燈等。當然,最重要的就是看大戲了。兒時的記憶中,每個地方廟會至少有兩三臺大戲,各個劇團為了榮譽,再加上大會組織者的評比(觀眾反映表演好的,會得到錦旗),演員們往往也會暗地較勁,在那個擴音設備不怎么好的年代,僅靠嗓音就能達到高水準的演出效果,的確令人嘆服。
家鄉的地方戲,劇種很多,但主要以豫劇、曲劇、越調為代表。劇種的不同,在伴奏配備、唱腔設計、演員表演風格等方面是有差異的,但每部劇情表達的人生哲理基本都是相同的。豫劇多以武戲體現,如:《穆桂英掛帥》《楊家將》等,多以塑造英雄,弘揚正氣為主;曲劇則多以謳歌愛情,弘揚忠孝為特點,如《白蛇傳》《屠夫狀元》等。每一部劇,都有一個完整的故事,都有著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觀,難怪有老人說,看懂了戲劇,就明白了人生,就學會了做人。
常言道,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兒時的我純粹是個看熱鬧的人,至于戲里時而歡喜,時而悲傷,我是根本不懂,更體會不到其中的內涵,只是偶爾從父親那里得知,黑臉是包公,白臉是奸臣,逮不住奸臣不結束。等我漸漸長大,學了更多知識后,才慢慢了解戲曲,才深切感受到古老戲劇文化的博大精深,才漸漸理解父親常說的,看戲就是育人的道理。
有人說,愛上戲曲,懷念過去,是一種蒼老的表現。其實不然,現在很多人又開始回味從前,吃飯講究地鍋,穿衣注重粗布,我想這不僅是懷念過去,更多的是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每個人想要追尋內心深處那份平靜罷了。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或許那“咿咿呀呀”的唱腔會隨著時代的變遷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但每部劇里所展現出的正義、孝敬、愛情、奮斗的精神,我想永遠也不會過時。
父親很高興地來電說,國家的政策真好,疫情結束了,生活正常了,家鄉很多地方又恢復了廟會,他又可以跑著看大戲了。隔著屏幕,我就能感受到父親的高興勁兒。我仿佛看到了一個生機盎然、喜氣洋洋,熱火朝天的春天已經到來。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