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舞龍祭祀” 舞出新年新氣象
摘要:由于近幾年受疫情影響未能演出,今年村民要求繼續舉辦“龍燈會”的積極性很高,老少爺們踴躍參與,自愿集資捐款,新購買了4條制作精良,形象逼真的舞龍道具。野豬崗村舞龍表演是元宵節必備的傳統節目,今年不少多年未歸的村民都陸續返鄉并參與其中。
駐馬店網訊 (記者 孔浩 王建成 通訊員 孔濤)熱鬧的鑼鼓敲起來,歡慶的長龍舞起來。2月2日是農歷正月十二,素有“千年古集”的汝南縣三橋鎮野豬崗村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四條不同顏色的巨龍齊聚集市上,舉行隆重的“龍燈會”出龍儀式。
野豬崗村是一個古老的集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數百年來,集鎮上的群眾逐漸形成了“舞龍祭祀”的習俗,以此表達當地百姓向往太平、祈盼吉祥、保佑平安的美好愿望。每年春節、元宵節期間,他們都會舉辦“龍燈會”,開展隆重的“舞龍祭祀”活動,從唐朝傳承至今,從未間斷。2015年,該村被省文化廳命名為“河南省特色文化村”;2017年,該村“舞龍祭祀”民俗被評為駐馬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按照習俗,正月十二開始出龍,白天夜晚都要舞龍,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龍燈會”是村里最熱鬧的時候,年長的村民高高舉起大紅燈籠,年輕的村民身著整齊統一的表演服裝,輪番上陣舞龍。四條長龍時而上下盤旋,時而搖頭擺尾,時而舒緩急促,龍頭頻頻頷首,動作千變萬化,表演場面十分壯觀。只見舞龍隊員們狂舞著長龍,那龍騰躍起的舞姿,那上下翻騰的龍首,與有節奏的鑼鼓聲、嗩吶聲配合默契,不時贏得現場群眾的陣陣喝彩。
“我年輕時就跟著年長者學習舞龍,已經幾十年了,這都是老輩留下來的傳統。四街的老少爺們對舞龍很感興趣,大人小孩都會舞上一陣子。”今年69歲負責全村舞龍表演的總領隊王德說,“每年春節前,舞龍的年長者就會對剛學舞龍的青年人進行訓練,傳授舞龍的技法。大到70多歲的老人,小到十幾歲的少年,都能加入舞龍隊舞上幾個回合。連小孩子都不閑著,忙著敲鑼打鼓,給舞龍隊助威吶喊。”
為辦好“龍燈會”,村里群眾還請了一臺大戲、四臺歌舞、嗩吶等民間曲藝表演,為“龍燈會”助興,方圓幾十里的群眾都來觀看。
“這次回來看到村里的舞龍表演,感覺到家鄉變化越來越大,讓我有了返鄉創業的打算。”村民李志新笑著說。
據該村黨支部書記郝遠征介紹,野豬崗舞龍隊曾參加鎮、縣、市舉辦的元宵節民間文藝表演,并多次獲獎。由于近幾年受疫情影響未能演出,今年村民要求繼續舉辦“龍燈會”的積極性很高,老少爺們踴躍參與,自愿集資捐款,新購買了4條制作精良,形象逼真的舞龍道具。野豬崗村舞龍表演是元宵節必備的傳統節目,今年不少多年未歸的村民都陸續返鄉并參與其中。舞龍表演不僅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更凝聚了人心和力量,舞出了精氣神,舞出了新氣象,更舞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