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食物中進行抗炎飲食您知道多少
抗炎飲食中的“炎癥”和我們平時說的“發炎”并不是一回事,我們平時說的發炎多為受傷以后的細菌感染導致的,是免疫系統為了保護身體而出現的急性炎癥反應。而最近正在流行的“抗炎飲食”是指體內的炎癥環境,是人體內可能存在的慢性炎癥,與人體 C-反應蛋白和白介素的變化相關。持續性的慢性炎癥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促進癌癥的發生。比如:吸煙-氣管炎-肺癌、胃炎-胃癌、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癌、肝炎-肝癌等。
特別是對于老年人,炎性衰老過程中的促炎反應還會增加阿爾茲海默癥、帕金森病、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肌肉衰減等風險。如果本身就已經患有慢性疾病,慢性炎癥的影響會更加不利。雖然慢性炎癥會誘導癌癥的發生,也會危害老年人的健康,但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模式都能在某種程度上控制炎癥的發展。
哪些因素會促進炎癥的發生?
①紅肉:包括我們常吃的豬牛羊肉,攝入過多的紅肉會促進身體炎癥反應的發生,還會增加患 2 型糖尿病、結直腸癌以及肥胖的風險。有 Meta 分析發現:每天增加畜肉攝入 100 克,結直腸癌發病風險會增加 36%。②加工肉類:肉類食品在加工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包括 N-亞硝基化合物、多環芳烴類和雜環胺類在內的大量有害物質,過量食用會提高人體的氧化應激水平,產生炎癥反應,最終誘發癌癥,比如煙熏肉、烤肉、火腿、香腸、培根等。有研究顯示:每天吃 100 克加工肉類便可使結腸或直腸癌的危險性增加 14%。
③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攝入過多會刺激炎癥分子的表達,比如精細的主食以及含糖較高的食物。
④高鹽飲食:食鹽攝入過高不僅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還會刺激炎癥反應,對靶器官造成損害,比如烹調鹽放的過多、常吃鹽漬肉、咸菜。
⑤反式脂肪酸:與較高水平的炎癥標記物比如 C 反應蛋白有關,經常攝入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也會促進炎癥的發生,比如含有起酥油的面包、含有植脂末的奶茶、含有代可可脂的巧克力、含有人造奶油的蛋糕等。另外,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吸煙、飲酒,也是促進炎癥發生的主要因素。
想“抗炎”,要攝入哪些營養?
①茶多酚:茶多酚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腫瘤等多種生理功能,推薦選綠茶。
②膳食纖維:可與致癌物結合,改善腸道健康,刺激腸道產生短鏈脂肪酸,預防結直腸癌。有數據顯示:如果每天從食物中攝取 10g 膳食纖維,可使患結直腸癌的危險性下降 10%。
③n-3 脂肪酸:可通過影響花生四烯酸的代謝、提高細胞膜 EPA 和 DHA 脂肪酸的比例抑制炎癥因子轉錄、代謝生成消炎的衍生物等途徑起到抗炎的作用。
④維生素 C:具有抗氧化作用,降低炎癥對細胞的危害。
⑤維生素 D:可通過抑制炎性過程減緩癌癥的進化,建議老年人每天補充 15 微克維生素 D 制劑。另外,要想更好的抗炎,還需要避免肥胖,肥胖可導致代謝紊亂,出現慢性炎癥影響內分泌,升高人體 C-反應蛋白。判斷是否肥胖可用:BMI=體重(kg)/身高²(m²)年輕人建議將 BMI 控制在 18.5 ~ 23.9 kg/m²,老年人建議 BMI 控制在 20 ~ 26.9 kg/m²。
總結: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慢性炎癥影響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抗炎飲食”雖然有助于身體健康,但無法代替正規的醫療手段,因此注重飲食的同時,也要定期體檢。
如果發現有疾病仍然要遵醫囑進行干預,切勿嘗試僅靠改善飲食來應對疾病。此外,也要積極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抽煙、酗酒、久坐等。
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 張騫楠
責任編輯:高元元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