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 毛集村蘑菇大棚飄出“幸福年味”
摘要:1月17日,記者走進毛集村劉長見的蘑菇種植大棚,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映入眼簾,一排排菌棒整齊排列,肉質厚實的蘑菇擠著鉆出菌棒,一片接著一片,一簇挨著一簇,長勢喜人。隨著蘑菇大棚數量由少變多、規模由小變大,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毛集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蘑菇村”、蘑菇飄香的富裕村。
駐馬店網訊(記者 李玉榮)寒冬臘月,在河南省駐馬店市正陽縣熊寨鎮毛集村,春節是很多村民最忙碌的時候,一棟棟蘑菇大棚內村民正忙著采摘、打包、裝車、外運蘑菇,對于當地村民來說,這個年既是忙碌年,更是收獲年、幸福年。
1月17日,記者走進毛集村劉長見的蘑菇種植大棚,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映入眼簾,一排排菌棒整齊排列,肉質厚實的蘑菇擠著鉆出菌棒,一片接著一片,一簇挨著一簇,長勢喜人。劉長建和妻子正在采摘蘑菇,忙得不亦樂乎。
“俺家今年種了3萬多袋,天氣順當,溫度適宜,你看這大棚內,屋里的墻壁上都擺滿了菌棒,今年豐產豐收,蘑菇采摘旺季,每天都可采摘一二百件,2000多斤,銷路不用愁,價格也穩定。”說到這,劉長見開心地笑了起來。
今年40多歲的劉長見是毛集村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靠種植蘑菇富起來的“致富達人”。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村民向學海、張海洋等人的帶動下,毛集村群眾主動嘗試,到外地學習蘑菇種植技術,開始了蘑菇種植的“先河”。經過多年的發展,從起初的小打小鬧到現在的規模化種植,成立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抱團發展,從拉車售賣到網上銷售,培育出了以村民劉長見、向紅光等人為首的蘑菇“致富達人”。
“這車蘑菇是送往信陽市批發市場的,夜晚12點鐘出發,凌晨1點鐘到達。”劉長見一邊忙著裝車一邊說,現在銷路好,價錢高,到市場上就批發出去了,凌晨三四點就回來了。
“每年春節前后是蘑菇采摘旺季,也是我們村村民最忙碌的時候,我們一天只睡幾個小時。”劉長見說,他們天天給菌棒澆水、察看溫度、濕度,走在蘑菇棚里,有時仿佛聽到蘑菇在“沙沙”地生長,真是幸福、喜人,一天一采摘,天天有收入,一直賣到大年三十,毛集村群眾也忙出了“幸福年味”。
如今,毛集村村民依靠種植大棚蘑菇,日子越過越紅火。隨著蘑菇大棚數量由少變多、規模由小變大,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毛集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蘑菇村”、蘑菇飄香的富裕村。
責任編輯:付 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