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出彩·青丨讓“厚重河南”變“出彩河南”
摘要:所以,她建議積極推動二里頭遺址公園和二里頭夏都博物館的建設,用更加豐富的展示手段取得更好的展示效果,在保護傳承的同時充分利用它,讓更多的人準確充分把握二里頭遺址的普遍價值,她認為依靠現(xiàn)有的公園和博物館進一步建設是理想的方式。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天青、冰裂、青花,薄如紙、聲如磬、色如玉!在中國,天青色是瓷器的顏色,“瓷”又是中國的代名詞。青色與中國人特有的文化傳承結合度非常高,可以說是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色彩密碼。從青瓷到青衣,從繪畫到詩詞,從器物到思想,我們生活中的每一種青色都有故事,而在這些故事的背后,是一條經緯交織的、中國歷史的文化痕跡。
如何讓天青色浸染厚重河南?讓中原大地繁榮文化煥發(fā)勃勃生機?1月15日,參加2023年河南省兩會的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接受了大河網記者的采訪,圍繞“充分發(fā)揮歷史文化資源優(yōu)勢,實施文旅文創(chuàng)融合戰(zhàn)略,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加快建設文化強省”建言獻策,各抒己見。
2023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促進文化繁榮發(fā)展。講好河南故事,提升“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影響力,高質量打造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qū),推進黃河國家博物館、省博物院新院、省美術館新館等標志性項目建設。深入推進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實施夏文化研究等“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深化殷商文化等研究闡釋,加快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
省人大代表、洛陽隋唐城遺址管理處文博研究員韋娜
支持“五大都城遺址博物館群”建設
省人大代表、洛陽隋唐城遺址管理處文博研究員韋娜聽了報告后,備受鼓舞。她認為報告為河南文物大省構架了新的規(guī)劃,這些規(guī)劃對于樹立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增強古都地域資源和文化資源的辨識度,提升河南人民的文化自信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參加此次兩會,韋娜建議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考古成果研究闡釋,支持“五大都城遺址博物館群”建設,進一步實現(xiàn)“東方博物館之都”規(guī)模質量雙提升。
據了解,近年來,洛陽市政府已采取了有力措施加強大遺址保護與展示利用工作。建成開放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偃師商城博物館、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隋唐洛陽城明堂天堂、九洲池和應天門遺址等重要保護展示工程相繼建成開放;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建成開放;漢魏洛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基本建成;偃師商城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取得新進展。
“但與其他省市考古遺址相比,洛陽對于博物館的建設工作相對滯后,亟待建設漢魏洛陽城遺址博物館、隋唐洛陽城遺址博物館和東周王城遺址博物館。展示方式單一、體驗感不足,大遺址的文化內涵、保護現(xiàn)狀、體量規(guī)模、時間跨度等千差萬別,其展示方式應采取更加靈活多樣的方式。考古成果及出土文物的展示利用不夠充分。在遺址展示、文物展覽方面要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在參與互動、文創(chuàng)開發(fā)、推廣營銷等方面積極探索,真正讓文物‘活’起來,服務于本地經濟發(fā)展和民生改善。”韋娜說,應突出古都洛陽在多元一體、源遠流長、綿延不斷的中華文明中的獨特的歷史價值、時代價值和文化價值,將洛陽分散分布的五大都城遺址融會貫通,聯(lián)動周邊區(qū)域發(fā)展,發(fā)揮博物館集群效應。
她建議將“五大都城遺址博物館群”建設納入國家、省級重點項目并加以實施。結合大遺址保護、國土空間規(guī)劃調整,從土地使用、財政資金等方面,對項目給予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
省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考古隊高級技師王叢苗
積極推動二里頭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偃師二里頭遺址作為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自面世60多年來,諸多考古發(fā)現(xiàn)已經打破了以往的認知,具有突出普遍性價值,理應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二里頭遺址是中華文明起源關鍵階段的大型遺址,處于華夏文明從多元到一體格局初步形成的重要節(jié)點上,與歷史記載中的“夏王朝”擁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從龍山時代“滿天星斗”到此時的 “月明星稀”,中原的龍山文化在動蕩中完成了整合,諸多周圍文明先進因素匯集,誕生了二里頭文化。二里頭遺址作為這個廣域王權國家的都城,宮殿區(qū)的諸多夯土基址,作坊區(qū)的青銅器作坊、制骨作坊、綠松石器加工作坊等以及祭祀區(qū)的壇墠等遺跡現(xiàn)象,都呈現(xiàn)了“華夏第一都”的氣概,來自東方的禮器、西北的冶銅技術、花邊圓腹罐等在這里得到整合并輻射四方,開啟了中原地區(qū)為主導、整合其他地方文明的政治和歷史進程,中華文明由此進入了王朝時代。
據省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考古隊高級技師王叢苗介紹,60多年來二里頭遺址的發(fā)掘面積不到2%,可以說,我們對二里頭文化的未知多于已知,精彩仍在繼續(xù)。
所以,她建議積極推動二里頭遺址公園和二里頭夏都博物館的建設,用更加豐富的展示手段取得更好的展示效果,在保護傳承的同時充分利用它,讓更多的人準確充分把握二里頭遺址的普遍價值,她認為依靠現(xiàn)有的公園和博物館進一步建設是理想的方式。
省人大代表、洛陽博物館館長李文初
推動各層級博物館協(xié)調發(fā)展 提升“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影響力
直播、熱搜、劇本殺,藏著最古老的文物干著最潮的事,博物館不再是單一的文物展出地,變得更加立體而多元。省人大代表、洛陽博物館館長李文初一直在思考,如何真正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火”起來。
“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做好公共文化服務,我們的展覽要與最新的考古成果、研究成果結合起來,講好文物故事。”李文初說。在此基礎上,為了讓更多年輕人關注傳統(tǒng)文化、愛上傳統(tǒng)文化,洛陽博物館加快文旅文創(chuàng)融合發(fā)展,突出“顛覆性創(chuàng)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的理念,開啟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活動。
圍繞深入實施文旅文創(chuàng)融合戰(zhàn)略,李文初建議要加快博物館群建設,打造中華文明全景式集中展示地。通過重點建設河南博物院新院、黃河國家博物館等,整合鄭州博物館、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等,打造國際知名的大都市博物館群落;通過建設提升洛陽二里頭夏都、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五大都城遺址博物館群,輻射聯(lián)動洛陽“東方博物館之都”現(xiàn)有百家博物館,打造世界聞名的古都博物館群落。以全面展示、彰顯特色、對接產業(yè)、強化服務的理念,打造中華文明全景式集中展示地。
此外,他建議對標國際頂尖博物館,加快提升河南博物院等重點博物館軟硬件水平;深挖古都城市資源,打造一批特色突出、影響力顯著的卓越博物館;打牢基礎、強化服務,提升中小博物館、培育類博物館。從而,推動各層級博物館協(xié)調發(fā)展,加快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化品牌。
省政協(xié)委員、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潘偉斌
擴大范圍、統(tǒng)一規(guī)劃、豐富內容 加快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河南省政協(xié)委員、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潘偉斌主要針對加快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目前河南采取邊規(guī)劃、邊建設,邊謀劃、邊實施,以保護傳承、研究發(fā)掘、環(huán)境配套、文旅融合、數(shù)字再現(xiàn)等5大工程項目為抓手,積極推進該項工程,但依然存在缺乏高端人才和資質企業(yè)、創(chuàng)意不多、各地展示內容同質化嚴重、規(guī)劃的范圍太小、太窄等問題。
潘偉斌認為應該擴大規(guī)劃范圍,不僅包括規(guī)劃中的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安陽五市,還應包括沿岸的濟源、焦作、新鄉(xiāng)、鶴壁和濮陽、商丘等市。
統(tǒng)一規(guī)劃和進行布局,避免景點同質化,不能讓各市單打獨斗。比如洛陽定位為盛世隋唐,不僅與西安產生了競爭,還造成了古都文化展示的東漢、魏晉、北魏的缺環(huán)。建議國家層面或沿黃各省成立黃河國家文化公園聯(lián)盟,統(tǒng)一指揮,根據各個主線進行合理布局,避免造成某個文化展示的缺環(huán)。
主題和內容要足夠豐富。黃河文化內容龐雜,十分豐富,可以設置多種課題。比如恢復和打造古代黃河漕運、黃河古棧道、著名古渡口、太行山八逕、太行山區(qū)山村聚落等體驗游。
加緊推出和提出專項研究課題,進行旅游、文化展示、創(chuàng)新研究。在尊重研究事實史實的基礎上進行再加工,使其通俗化,使老百姓更易于讀懂,更易于接受。因此,資源整理再創(chuàng)造非常重要,在整理好資源的基礎上,組織相關科研人員,加快推進有關黃河文化創(chuàng)新產品的推出。
制定政策保護和支持本土文化企業(yè),拓寬融資渠道,大力鼓勵私營資本和企業(yè)加入。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xiàn),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
【每日一習話】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yōu)秀作品
-
中國作為主賓國亮相古巴國際美食節(jié)
-
追尋文明的足跡?丨中世紀風華絕代的國際大都會——北宋東京城遺址
-
湖北體育博物館開館 逾千件珍貴展品細數(shù)千年體育故事
-
匯聚奮勇爭先、更加出彩的磅礴偉力 ——2022年河南省宣傳思想工作綜述
-
凝心聚力 團結奮進丨打造服務發(fā)展的重要平臺——十二屆省政協(xié)通過重點活動凝聚人心匯聚力量
-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丨2022年河南考古新發(fā)現(xiàn)驚喜連連 佐證中原文明綿延不斷
-
追尋文明的足跡?丨隋唐神韻 繁華東都——隋唐洛陽城遺址
-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丨貢獻中華文明探源的河南力量
-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十大戰(zhàn)略”這一年】文旅文創(chuàng)“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