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新政府面臨三大懸念
【時事觀察】以色列新政府面臨三大懸念
經歷了一個多月的艱苦談判后,以色列前總理內塔尼亞胡21日宣布組閣成功。在分析人士看來,內塔尼亞胡能夠東山再起并不偶然,但新內閣成立后,仍然面臨是否穩定、是否會引爆巴以沖突以及內塔尼亞胡能否擺脫貪腐指控等三大懸念。
內塔尼亞胡21日晚在社交媒體發文稱已成功組建新政府。他感謝選民支持,表示新政府將為“全體以色列公民的利益”而努力。
據報道,內塔尼亞胡組建的執政聯盟包括其領導的右翼政黨利庫德集團、宗教政黨沙斯黨和極右翼政黨宗教猶太復國主義者黨等6個政黨,共占據議會總共120個席位中的64席。以色列議會將于12月26日復會,新政府預計將順利通過議會投票。
以色列11月1日舉行了2019年4月以來的第五次議會選舉。利庫德集團獲得32席,成為第一大黨。極右翼政黨宗教猶太復國主義者黨獲得14席,成為第三大黨。11月13日,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授權內塔尼亞胡組建新政府。
由于各黨就部分內閣人選存在分歧,內塔尼亞胡12月8日向赫爾佐格申請延長組閣期限。據媒體報道,內塔尼亞胡希望利庫德集團掌控國防部長和外交部長等重要職位,而其他黨派也希望獲得關鍵崗位。經過談判,內塔尼亞胡終于在12月21日最后期限到來時壓哨完成組閣。
現年73歲的內塔尼亞胡曾擔任以色列總理15年,是以色列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理,2021年剛剛卸任。如今內塔尼亞胡卷土重來,不少分析指出這與以色列過去一年的局勢發展有關。一方面,由貝內特和拉皮德領導的執政聯盟內部矛盾重重,在應對疫情和經濟方面的表現不如人意;另一方面,巴以之間頻頻爆發沖突,導致安全議題在以色列國內的重要度上升,右翼政黨受到更多選民青睞。
雖然內塔尼亞胡組建的執政聯盟在議會占據多數,但在分析人士看來,這屆新內閣被認為是以色列有史以來最右的政府,其執政仍然面臨三大懸念。
其一,內閣能否維持穩定。
自2019年4月以來,以色列舉行了5次議會選舉。前4次選舉后都出現了組閣難的問題。2021年貝內特和拉皮德牽頭組建的執政聯盟包括8個政黨,導致執政聯盟內部分歧不斷,最終在一年后垮臺。與之相比,內塔尼亞胡領導的政黨聯盟都是右翼和極右翼政黨,立場較為接近,可能會相對穩定一些。不過,內塔尼亞胡能否滿足一些極右翼政黨的極端訴求,將影響到政府的穩定性。
其二,巴以局勢如何發展。
在內塔尼亞胡的執政伙伴中,包含有宗教猶太復國主義者黨主席斯莫特里赫和猶太力量黨領導人本-格維爾,兩人都發表過反阿拉伯人言論,包括反對巴勒斯坦建國等。其中,本-格維爾曾因發表反對阿拉伯人的言論被判煽動種族歧視罪名成立,而他將擔任新設立的國家安全部部長。
在12月22日與猶太復國主義者黨簽署的協議中,內塔尼亞胡同意將推進一項吞并約旦河西岸部分領土的計劃。拉皮德因此警告,新政府將導致巴以沖突加劇,破壞以色列的國際形象。不少媒體也認為,以色列新政府可能會增加與巴勒斯坦人發生沖突的風險,同時以色列與美國的關系也會面臨挑戰,因為拜登政府目前支持巴以兩國方案,并不希望以色列政府單方面改變現狀。
其三,內塔尼亞胡能否洗清指控。
內塔尼亞胡在下臺后受到貪腐等多項指控,成為以色列首位受審的前總理。不過他一直否認相關指控,在組建執政聯盟時,加入聯盟的三個黨派同意對以色列的司法系統進行改革。有媒體稱,內塔尼亞胡還計劃推動議會通過一項豁免法,以免除他受到的指控,同時限制最高法院駁回議會法案的權力。
分析人士認為,從目前情況來看,內塔尼亞胡與極右翼政黨的關系,將是未來以色列政壇面臨的最大變數。在外交方面,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改善關系的趨勢可能會繼續,巴以問題解決的希望依然渺茫。(工人日報 畢振山)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