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習話】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習近平:在糧食安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不能認為進入工業化,吃飯問題就可有可無,也不要指望依靠國際市場來解決。要未雨綢繆,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始終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
這段話出自2022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的講話。
對我國來說,解決14億多人的吃飯問題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關系到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尤其是在當前全球多地出現糧食供應短缺的背景下,提升國內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尤為重要。只有將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讓中國飯碗主要裝中國糧,我們才能以更足的底氣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不斷提升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對中國飯碗,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于心,僅在2022年就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在海南三亞考察時,總書記走進崖州灣種子實驗室,囑咐科研人員要努力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在四川眉山,總書記走進試驗田,察看水稻長勢,強調要嚴守耕地紅線,抓牢糧食生產。在“三夏”時節,總書記給安徽的種糧大戶回信,勉勵他們積極應用現代農業技術,帶動廣大小農戶多種糧、種好糧。在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總書記向全國廣大農民和“三農”工作者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慰問,并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強化糧食安全保障,穩住農業基本盤。
2022年,受南方持續高溫干旱、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交織影響,我國糧食生產面臨諸多挑戰。對此,各地各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想方設法克服困難,毫不松懈抓糧食生產。中央財政下撥救災資金,支持各地做好抗旱救災、秋糧防災穩產等工作。水利部門緊急調度長江流域水庫群向中下游補水,保障干旱地區秋糧作物灌溉用水。各地農技專家深入田間,為農民抗旱保苗、節水灌溉提供技術指導。疏通水渠、打井灌溉、改種補種……各地農民積極采取措施保灌溉、保生產。經過多方共同努力,今年我國糧食喜獲豐收,總產量達到1.37萬億斤,比去年增加74億斤,增長0.5%,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無論何時,我們都要始終緊繃糧食安全這根弦,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各地要增強憂患意識,保持戰略定力,壓實糧食生產責任,貫徹“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厲打擊違規違法占用耕地行為,守牢十八億畝耕地紅線,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轉化能力,加強全鏈條節糧減損,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本期解讀:陳銳海 央廣網評論員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