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老井
呂云茹
人的一生中總有一些不能忘懷的東西,某件事,某個人……而家鄉的那口老井就是我難以忘懷、揮之不去的記憶。
我們村是個大村,近百戶人家,四個生產隊,大都是呂姓,曾經的公社就設在我們村。村里有兩口井。村里有一大一小兩口,大井離得更近些。
大井源于哪一年無從尋起,只記得這口井的井口很大很深,四周是用青磚砌起來的一個近四方形的井口。井壁上長滿了青苔,井口被繩索磨出了一道道溝,大家都叫它老井。
每天清晨,各家的男人在上工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自家水缸挑滿水。一根扁擔,兩個木桶,穿梭家與井之間。
村里總有些調皮的孩子,不顧大人一再提醒,趴在井沿邊向里張望。看到井水里自己的小腦袋,開心得手舞足蹈,早把危險忘到了腦后。寒冷冬季,能看到從井口升騰的霧氣,讓人欣喜。炎熱夏季,人們不顧辛勤勞作后的疲憊,先去挑上兩桶井水,把手搟面條在剛挑回的水中濾一下撈出,放些自家種的莧菜,搗些大蒜,配著荊芥或五香味汁,再滴少許香油,攪拌在一起,狼吞虎咽,一會兒兩三碗就下了肚。
我家因父親在外工作,擔水的重任就落在了母親身上,再后來就一直是我十四五歲的大哥。大哥因小時候營養不良,個子并不高,擔起兩大桶水是非常吃力的。
老井是全村人的“水之源”,喝水、洗衣、做飯都要靠它。村里人都非常愛護這兩口老井。每當農閑季節,生產隊就會選派年輕力壯的勞動力下去掏井,也就是清理井底淤泥、石子等雜物,當然是要記工分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吃水問題得到了改善,先是幾乎每家都在院子里打了壓井,后來都用上了自來水。由于村民長期不用這井里的水,井水就逐漸枯竭了。有人把井填了起來,在上面蓋起了房子。老井也算是徹底完成了它的使命。
但是多少年過去,老井還一直停留在我的腦海中。它是我記憶中悠遠的夢,也是我生命中堅實的根。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