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時代群像 再現創業拼搏
現實題材劇《風吹半夏》正在平臺和衛視熱播,這部講述上世紀90年代中小企業主在鋼鐵行業拼搏奮斗的時代群像劇,在以女性創業架構角色關系的同時,難得一見復現了當年江浙地區企業家們如何奮斗生存。該劇以開闊的時代視野,為如今的觀眾提供了一次發人深省的青春回望,讓那些在時代浪潮中曾經使人激動人心的創業故事,再次透過熒屏傳播開來。
精神內核引發觀眾共情
《風吹半夏》根據著名現實題材作者阿耐的小說《不得往生》改編,阿耐此前被改編的作品還包括了《大江大河》《都挺好》,幾乎每部都是現實題材的精品力作。愛奇藝高級副總裁、該劇總制片人戴瑩表示,原小說內容是基于作者本人的從業背景和工作經歷而撰寫,塑造出來的人物和對行業的講述都非常真實、鮮活,因此愛奇藝很快就敲定了小說的改編。
戴瑩認為,《風吹半夏》通過許半夏的視角,把鋼鐵行業中的國企、民營企業、私人企業等各色群體的生存百態展示出來,“他們是怎么去擁抱機遇、迎接變化,他們的痛苦掙扎和奮發向上,都講述得特別透徹。”在她看來,現實題材劇要想出精品,必須具備深厚的價值內核,而這部劇恰恰具備這個特質。“它所體現的精神內核是不會隨著時代變遷而磨滅的,它是真正能夠引發當下觀眾共情的,所以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它做出來,而且要做好。”
導演傅東育透露,他之所以決定挑戰阿耐的這本小說,也是內心對于講述上世紀90年代時代風貌的渴望。“故事講述的許半夏的年代,主要是從1996年到2002年這6年,其實也是我們這批人自己的青春和奮斗時期,我們和許半夏一樣都在各自領域里共同努力和奮斗。”
塑造時代創業者奮斗群像
如果單從人物角度來看,《風吹半夏》塑造了一位在鋼鐵行業打拼、敢想敢干的女性許半夏,而伴隨著劇情的推進,該劇展示了以許半夏為首的有志者,如何懷抱雄心壯志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積極探索不斷創新,故事所展示的人物群像,也展現了上世紀90年代中小企業在時代浪潮中生存并尋求發展的現實。
“以創業為主線的群像戲,是我們一開始的定位。它要通過群像來展現那個時代,而不單單是一個女性的發家史、奮斗史。”傅東育表示,基于這樣的理解,劇中才塑造了性格鮮明的各色人物。劇中和許半夏一起打拼的“鋼三角”童驍騎和陳宇宙,雖然一開始一無所有,但他們機智、靈活又敢于實踐,憑借著自身的努力和付出完成了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的突破。同時,還有以伍建設、馮遇、裘畢正等人為代表的老一輩企業家,他們既是抓住機會、圓夢理想的探索者,也是時代巨變的見證人。
劇中也詳細描述“鋼三角”之間的深厚情誼,在這群年輕的創業者群體中,讓人熱血沸騰的勵志感十分充盈。他們身上體現了一種新時代的輸贏觀,即以團隊為核心,具有利他精神的“共贏”價值觀。
服化道嚴格還原年代記憶
在國產影視劇中,復原往日氛圍感不僅仰仗充滿大量細節的服化道,同時還需要創作者精準把握時代氣息。《風吹半夏》以上世紀90年代為時間節點,為還原時代影像做出了大量努力,而因為該劇涉及了鋼鐵行業,還需要在常規的時代感之外兼具專業特質。
導演毛溦表示,該劇講述的故事“說遠不遠,說近也不近”,既不能憑空捏造,又得符合大多數人的共同記憶,“我們如何準確把握那個歷史時期和當時人的狀態,這個是比較難的。”傅東育也透露,該劇在開拍之前所有的導演和責編組都做了大量的功課,“從中國鋼鐵業的政策變化、結構變化去梳理這些脈絡,鋼鐵的產能、GDP的產能、鋼鐵產業工人的數量、薪水以及涉及不同的地區差異,都需要找到數據佐證。甚至在找景的時候,我們在寧波鋼鐵與當地的鋼鐵人進行交流,把這些也加入劇中。”
單從服裝來說,劇中許半夏的扮演者趙麗穎的造型就準備了300多套服裝,最后在劇中呈現了120多套。趙麗穎的每一件衣服都是劇中對應歷史時期的產物,1991年的劇情對應的就是1991年的衣服,這些衣服都是從很多收藏家那里買回來的。劇情中出現的流行音樂和影視劇作品,也都做了嚴格的對應。(記者 李夏至)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