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觀豫 | 昔日行洪灘 今朝富裕村
仲冬時節,記者來到河南省淮濱縣欄桿街道王灣村,從高空俯瞰,洪河像母親一樣把村莊摟在懷里。走進村莊,小路幽靜整潔,兩層帶院的小樓井然有序。
“王灣村四面環水、地洼易澇,屬于行洪灘區,常年多澇多災,再加之‘麥茬豆,豆茬麥,全年產量二三百’。過去的王灣村,真的很窮。”王灣村第一書記王中麗說。
那么昔日落后的貧困村是如何蝶變成如今的富裕村呢?
“這要源于我們搶抓歷史機遇,通過‘產業調整建三園,農業調整建菜園,新農村規劃建莊園,林業規劃建果園’等一系列農村改革舉措所迎來的新變化。”王中麗告訴記者,王灣村堅持以高質量黨建促進高質量經濟發展,以水為媒,生態立村、產業富民,著力打造“五好”美麗宜居宜游鄉村。
王灣村多次聘請專家調研論證,按照“發揮區域優勢,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優勢產業”的原則,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建成了千畝蔬菜精品園,以種植生態大蔥為主,兼種時令蔬菜和反季節蔬菜,組織種菜能人成立“豫皖大蔥專業合作社”和“綠葉種植專業合作社”,實現蔬菜網上銷售。
“產業以蔬菜為主,蔬菜的龍頭就是大蔥,過去說一畝園十畝田,現在實現了,人均收入畝產超萬元。”王中麗自豪地說。
2008年以前,王灣村的老宅基地東一片、西一片,非常混亂。經過“新農村規劃建莊園”的變化,留下的老宅基地像丘陵地區一樣,高的高、洼的洼,造成了“跑水、跑土、跑肥”的現象。
面對這樣的困境,王灣村“兩委”提出了“土地平展整,大蔥綠油油,汗水往下流,十月進錢頭”的號召,并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積極探索土地整治紅利,推進農村耕地、農村建設用地的“塊地”改革。土地平整以后,該村土地實現了“保水、保土、保肥”。
按照“統一建設標準、統一建筑面積、定點到戶、分散建設”的思路,王灣村建成了三個居民小區群眾住房312套,配套建成了圓形環保節能沼氣池,村民實現了“五家十有”目標,過上了和城里人一樣的幸福生活。(符浩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王帥杰)
責任編輯:付 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