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工作必須“對癥下藥 ”
石新宇
據報道,深圳市民周女士因出現發熱、咽痛、咳嗽等癥狀而混吃阿奇霉素、克咳平、咳特靈等7種感冒止咳藥,不料一天后面部紅腫出現小膿皰,再一天后身上出現大面積紅斑并覆有密集的小膿皰,瘙癢難耐,同時出現呼吸困難等癥狀,發熱沒止住反倒一度燒到39℃。
俗話說病急亂投醫得不償失,因為“亂投”的醫生往往把不準脈搏查不出病因,開出的藥不對癥,白白花錢還耽誤治療時間。這里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查不出病因,二是藥不對癥,告誡人們既不要亂投醫,也不要亂用藥。周女士身上出現瘙癢難耐的膿皰、紅斑且呼吸困難,就是胡亂用藥所致。醫生診斷為藥物過敏、感染,現在周女士已經痊愈出院。
干工作,和看病、吃藥、治病是一個道理,要“對癥下藥”。工作就是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首先要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這如同看病,要先把脈、化驗找出病因。問題產生的原因找到后,再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法措施,問題才能迎刃而解,這如同吃藥治病,要對癥下藥,即醫生根據病因病情決定用什么藥、用多少藥、什么時間用,病人謹遵醫囑,這樣才能做到藥到病除。如果想當然地用藥,可能事與愿違;如果想當然地蠻干,無異救經引足。
工作中要想做到“對癥下藥”,就必須尊重規律、尊重科學、尊重人才,這樣才不會想當然,才不會蠻干。前一段網上流傳一個段子,說是一個不會扎針的護士胡亂在一個植物人身上扎了很多針,結果把植物人的病治好了。講段子的人意味深長地說,這告訴人們“做”比“不做”強。這不是支持蠻干嗎?這不是宣傳專業人才無用嗎?筆者堅決不同意這種支持蠻干的思想。段子要想給人以啟示,本身就應該有說服力。不會扎針的人把病人治好了,生活中有這種情況嗎?如果有,機率是多高?同樣的道理,不會干工作的人把工作干好了,實踐中有這種情況嗎?如果有,機率是多高?“白脖兒”要是真能把事情做好,還要專業人才干什么?
把工作做好,是我們的共同愿望,愿望要變成現實,就必須“對癥下藥”。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