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能否為文學撐開一片天
霍艷
文學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成為綜藝節目的新資源。比如最近,繼劉震云作為嘉賓參加了一期《向往的生活》之后,《我在島嶼讀書》更是邀請蘇童、余華、西川等作家作為主理人,打造了一檔以閱讀為主題的節目。
這種現象之所以出現,源自近年文學界開始感到自己的封閉,努力尋求“破圈”的可能,通過與其他媒介相結合,誕生出文學播客、文學短視頻、文學真人秀、文學脫口秀等新鮮事物,它們既是新的文學傳播媒介,也是新的文學樣式。尤其是文學真人秀,作為一種變革出的新事物,它讓作家從幕后走到臺前,讓文學從可讀、可思變得可看、可感。然而,是不是作家走到臺前,就意味著文學重新進入了大眾生活呢?
時間倒回到2015年,河南衛視推出的《文學英雄》被稱為第一檔“文學真人秀”。與之前電視上較為常見的圖書推薦、作家訪談等文學類節目相比,這檔節目體現了一種策劃思路上的轉變,從突出經典性到強調當代性,從文本層面轉移到作家、生活層面,即展現當代作家在當代語境下的文學創作和文學生活,進行“文學探秘”。節目邀請四位藝人與四位作家配對,以《詩經》等文學經典為主題展開寫作、表演、朗誦PK,最后由現場觀眾投票決出作品名次。為了把“文學”從抽象概念變得具象化,節目試圖還原文學的創作過程——討論構思、現場創作,于是就變成了現場命題作文和文學知識答題賽,但忽略了文學創作還是對傳統經典的積淀、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對自身處境的深刻反思、對素材的收集整理,這種忽略必然導致節目沒有誕生一篇像樣的文學作品,類似“掛文學的名頭,更多是制造噱頭”“文學真人秀,怎沒半點文學味?”的負面評論層出不窮。
而從近年一些出圈的節目來看,業界正在為文學真人秀尋找新的路徑,即讓作家、創作變得可見的同時,還試圖展現文學與生活的關聯,以此來回答“當下我們為什么需要文學?”
作為一檔遠離都市喧囂、呼吸自然的新鮮空氣、尋找內心寧靜的真人秀,《向往的生活》選擇邀請作家的本意,是為了契合節目所營造的閑適氛圍,用閱讀來抵抗浮躁,宣揚一種放松的方式,一種享受生活的態度,來治愈精神內耗。因此,節目在上一季邀請作家止庵、史航去蘑菇屋建造一座小型圖書館,細心整理圖書,給其他明星嘉賓推薦作品;明星也希望通過跟作家交流、閱讀推薦書目,改變過于娛樂化的形象,把“熱愛閱讀”作為人設的一部分。而本季劉震云的出現,則意外使人看到了作家為真人秀注入的新鮮感,觀眾欣喜地在節目中感受到了劉震云幽默又敏銳的共情力,這將有助于讀者從對作品的關注轉移到對作者的關注,再將親密感帶入到閱讀中。不過,不是每個人都能扮演好“作家”的角色,一些年輕時尚、妙語連珠的新銳作家,雖然打破了人們對于作家的刻板印象,但很快暴露出文學素養不過關的問題。
《文學的日?!废胍苯诱宫F文學和日常的關系,借由一位朋友拜訪知名作家的形式,通過兩天的對談、走訪、體驗、觀察,體現作家對時代及生活的認知與解讀。但節目所謂的“日常”不過就是會客、旅游、逛書店、整理庭院,偶爾冒出幾句金句,只是在生活里游走,卻缺乏探索的過程,變成日常生活的流水賬。節目想要依靠對話展現思想,可有些朋友明顯對作家作品并不熟悉,只能扮演一個游客,無法在同一頻率對話,導致主題松散。只有當作家小白遇上同為寫作者的高翊峰時,兩個人才能發生奇妙的碰撞,高翊峰能迅速領會到小白購買不同領域的書籍是為了建構一個更為立體的文學世界,保證每個細節的準確性。節目中有個經常出現的鏡頭,一個人拿著作家新書在人群里來回穿梭,書影占據一半的畫幅,另一半是周圍人茫然的臉,這個刻意的鏡頭恰是反映了當下文學進入生活之艱難。
《我在島嶼讀書》沒有刻意展現日常生活,而是選擇了一個陌生的島嶼,畫面充滿象征性,大海象征著世界的遼闊,島嶼則象征著每一個孤獨的個體,兩者之間因為文學、閱讀有了被連結的可能。節目選擇的嘉賓余華、蘇童、西川是當代最知名的作家,彼此也是多年的老友,一起經歷過文學的輝煌與低潮。節目用思想上的交流代替了刻意設計的沖突,他們的對話既充滿了懷舊的浪漫,也彰顯著智慧與性格,余華在介紹學生創作成績時充滿得意,蘇童健談又耐心,西川話不多默默扮演一個觀察者的角色,面對大海時卻詩興大發。擔任飛行嘉賓的葉兆言、程永新、歐陽江河也是幾十年的老友,讓談話自然而然地展開,他們談論起已故的史鐵生、路遙時充滿了懷念,也銘記著老一輩作家巴金對他們的影響,由這些談論鮮活地串聯起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脈絡。
盡管旅游博主房琪的加入引發不少爭議,但她坦承自己年輕時閱讀的是疼痛青春文學,并大方表示“不覺得喜歡這種東西有什么好丟臉的”。她的坦誠得到了作家的贊賞,然后再告訴她閱讀經典的重要性,在35歲與魯迅相遇也不會太晚,流暢地引出了節目一個重要的主題——我們為什么要讀文學?我們要讀怎樣的文學?三位作家更愿意凸顯自己閱讀者的身份,他們并沒有推薦自己的作品,而是推薦了《狂人日記》《邊城》《平凡的世界》《老人與?!贰度圃姟返却罅课膶W經典,陌生的文本經過作家人生經驗的轉化,不再停留在結構修辭的藝術層面,而變成一種經驗分享,就像余華所說的:“讀書的好處是讓我知道自己是誰,接納我所沒有過的經歷”。開書單也是當下年輕人最容易接受的閱讀形式,他們一方面對既有的文學史秩序產生了質疑,另一方面卻又在巨大的文化生產里難以抉擇,這時候作家們根據文學史和人生經驗開出的書單極富參考價值。
當下,文學環境和文學本身都在發生深刻變革,文學真人秀要面對更廣大的受眾,尤其是那些并非文學讀者的人。想要吸引他們,除了呈現文學經典的魅力、幫助他們獲取文學知識以外,還需要作家展現出一種特殊技藝——通過文學與生活真正發生關聯,從而生成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找尋一種詩意的情感,促使一個有趣靈魂的誕生。作家還需要教會觀眾這種能力,幫助他們的精神世界充盈起來,建構心中的理想生活。只有這樣,文學真人秀才能為文學更為生活撐開一片天。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青年學者)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