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人士共話“文明多樣性與全球人權治理”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記者翟翔)“文明多樣性與全球人權治理”國際研討會13日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舉行。本次研討會由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和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共同主辦。
研討會上,結合中共二十大擘畫的中國人權事業美好前景,來自中國、古巴、瑞士、巴基斯坦、英國、俄羅斯、法國等國家的近50位專家學者展開了熱忱、富有洞察力的交流。
“沒有比過上體面生活的權利更大的權利了。”俄羅斯亞太研究中心主任薩納科耶夫說,中國人民正滿懷信心地展望未來,到本世紀中葉中國人民將過上更高質量的生活。
“要更加自信地講述好中國的人權故事。”中國國際科技合作協會會長姚為克說,中國人民的人權事業奮斗史,有著自己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獨特的實踐道路,有充足鮮活的案例,有系統的理論邏輯,中國發展的成果,不僅惠及著全體中國人民,而且惠及著全人類。
“中國在維護人權方面的影響已超越國界。”古巴駐華公使馬里奧·阿爾蘇格雷在代表古巴駐華大使佩雷拉宣讀致辭時表示,中國在全球人權治理中發揮著積極作用,中國愿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分享經驗和資源,捍衛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努力為所有人爭取更大的正義、公平和人權。
“中國十分關注發展中國家發展與人權改善。”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潘新春分享了基金會及其理事單位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幫助沿線國家創造就業崗位、整治漁港漁鎮污染、舉辦海水養殖培訓的故事。
“國際社會需要中國在全球人權治理上的貢獻。”國際民主律師協會(法國)駐日內瓦代表米克爾·薩維亞認為,這不僅僅因為中國是國際關系的主要參與者,也因為中國有著悠久歷史與輝煌文化。
“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充分尊重和維護文明的多樣性、互補性,積極推動不同文明和諧共生、交流互鑒。”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左鋒在總結時呼吁,面對豐富多彩的人類文明,應旗幟鮮明地反對文明沖突論,摒棄對特定文明的歧視與偏見,以文明互補促進文明成果共享,積極推動世界人權事業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