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支書閆冬:走實鄉村振興路 托起群眾致富夢
□ 文/圖 梅文輝
一朝入伍,軍魂永駐,在洪汝河畔,有一大批旗幟鮮明、組織信任、群眾認可的優秀退役軍人,分別在創業就業、強村富民、鄉村振興等領域做出積極貢獻,“兵支書”閆冬就是其中的一員。
投筆從戎 鍛造軍人優秀品質
1987年,閆冬出生在新蔡縣櫟城鄉桑莊村委的一個農村家庭,18歲時,他懷揣著夢想,應征入伍,成為一名光榮的地面防空兵。
服役期間,閆冬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按嚴格要求苦練本領,熟練掌握業務技能,錘煉鋼鐵般的意志,用血汗澆筑軍旅生涯的“尖兵”之路。
2005年,閆冬參加原濟南軍區比武大賽,表現突出,成績優異,獲得“軍事全能裝備號手”“優秀士兵”獎章,次年,擔任班長。2008年4月,他被派往重慶軍工廠學習深造,回來后,出色指揮完成工作任務,同年,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還是這一年,上級黨委破格提拔閆冬為營部分隊大隊長職務,直接負責后勤保障工作。
忠誠履職,嚴于律己,寬厚待人,閆冬帶領營部分隊一度成為部隊訓練的“磨刀石”,連年被評為先進標兵。直到2016年11月閆冬退伍,他用12年的青春書寫了守衛祖國、無悔人生的滿意答卷。
返鄉創業 帶領群眾發家致富
2017年,退伍回家的閆冬正趕上全國脫貧攻堅如火如荼之時,偶然間,閆冬在電視上看到一檔養殖致富的欄目,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萌生創業的想法。說干就干,閆冬用自己的退伍津貼,重新修繕了自家以前廢舊的養豬場,花費近20萬元建造2000多平方米沼氣池,用于發電,供全村使用。
“養豬大家都會,但是能夠把種豬養好真是一個技術活。”閆冬笑著說。他通過駐村干部的幫扶,先后赴周口、鄭州、武漢等地考察養豬項目,實地交流學習養豬經驗。自己通過手機、網絡、養殖手冊等,如饑似渴地汲取理論知識,并在實踐中反復嘗試改良養殖技術。
功夫不負有心人,閆冬刻苦專研韌勁換來了他獨有的養豬“秘訣”。2019年,養豬市場行情好,閆冬的豬場出欄了上千頭,他也如愿獲得人生中第一桶金,走上了小康路。富而思源,閆冬創建多個養豬聯盟微信群,毫無保留把自己的養豬“秘訣”分享給同行,受益群眾達上千戶。由此,他也成為了十里八鄉交口稱贊的“豬倌”老板。
永葆初心 建功鄉村振興戰場
2021年3月,桑莊村“兩委”換屆選舉,閆冬以高票當選黨支部書記。桑莊村委轄10個自然村,16個村民組,953戶3579人,擁有4038畝基本農田,人均年收入較低,外出務工人口占比較高。
任職期間,閆冬將部隊的優良作風帶到了支部,他調整“兩委”班子,使之年輕化,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頭羊”作用;優化產業發展結構,推行“黨建+生態農業”“黨建+公司+農戶”“黨建+特色品牌+互聯網”等模式,形成新型主體帶動致富,村民廣泛參與的工作思路。
“以前田間地頭臭水溝變成了現在灌溉水渠,狹窄的機耕路如今也是寬闊的水泥路,村里還通了公交車……”村民趙大爺如數家珍,向記者介紹家鄉的變化,“我們把土地轉租給農業種植合作社,家門口就可以干活,還有時間照看孫子和孫女,收入比原來穩定,這多虧了閆書記啊。”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閆冬聽說村民葛某考上大學,因家庭情況發愁時,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四處奔走為其家人申請公益崗位,解決經濟壓力。打鐵還需自身硬,閆冬以身作則,時常鼓勵同村學子樹立遠大理想,用知識改變命運,到軍營報效國家。
“在軍營,哨卡就是我的陣地,回到家鄉,振興桑莊就是我的主戰場,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們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擼起袖子加油干,我們的桑莊就一定能夠實現產業旺、鄉村美、群眾富、文化興。”閆冬自信地說。
責任編輯:蘇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