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走出產業與生態“共贏”之路
在林州有這樣一句話:八百里太行把最美的一段留給了林州,而林州又把最美的太行風光珍藏在石板巖鎮內。
前不久,英國《泰晤士報》以《中國的山水景觀在旅游熱潮中吸引學生藝術家》為題,報道了位于河南安陽林州市西部山區的石板巖鎮,讓這座藏于太行深處、被譽為“中國畫谷”的美麗小鎮再次“出圈”。
石板巖鎮曾是一個偏遠貧困的小鎮。從20世紀90年代起,陸續有藝術家到這里采風創作并建立藝術基地。如今,這里是中央美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全國283家院校的寫生創作基地。從2020年至今,石板巖鎮年接待繪畫、攝影、采風等各類人員近300萬人次,直接經濟效益超5億元。“石板巖鎮已經形成了以繪畫寫生為主導的立體式文旅產業新業態。”石板巖鎮黨委書記路紅衛說。
如果說成為寫生基地依靠的是“先天稟賦”,那么從寫生基地升級到“中國畫谷”,再到國際山地藝術度假目的地,則是依靠“后天努力”。
來到石板巖鎮,石板房錯落有致,詩情畫意在一張張畫布上靜靜流淌……這些年,林州市政府陸續投資10多億元,提升改造林石路、任石路等主干道及露水河兩岸旅游支線;鎮區的地面、墻面、房檐、牌匾統一規劃設計;綠化、亮化、美化工程讓露水河更顯風韻,石磚石瓦、斑斕彩繪與綠水青山相得益彰。
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蓬勃發展的寫生產業催熱了“美麗經濟”。寫生文化超市、紀念品超市、特色餐飲、商貿等衍生產業帶動周邊居民就業1200多人,農民年均增收2200元;400多家精品民宿讓群眾鼓起腰包,游客最多時,戶籍人口不到1萬人的石板巖鎮擁進了近5萬名游客,民宿家家爆滿。
“綠水青山一頭連著詩和遠方,一頭連著百姓福祉。”紅旗渠·林慮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主任朱武迅說,“目前,石板巖鎮已成功申報全國藝術寫生特色小鎮,通過搭建‘寫生+民宿’雙產業構架,走出了一條產業與生態‘共贏’之路。”
同是大山深處,這幾天,位于伏牛山麓的西峽縣寨根鄉,香菇正值豐收。在香菇產業扶貧基地,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采摘香菇,分揀裝箱。
潘建科是當地的香菇種植大戶,每年種植香菇超過2萬袋。“一袋利潤近5塊錢,摘下來的香菇有商戶上門收購,保守估計一年能掙10萬塊錢。”潘建科說。
香菇產業的發展,是西峽縣立足地理優勢和資源稟賦,推動特色產業長足發展的一個縮影。西峽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的水源涵養區,也是河南省第一林業大縣。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讓種植污染小、效益高、易管理的香菇成為當地的主導產業之一。
截至2021年年底,西峽縣建成香菇專業鄉鎮15個、專業村140個、標準化基地198處。全縣每年香菇種植規模近3億袋,年產量達30萬噸。與此同時,宛西制藥、仲景大廚房等一大批農產品深加工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把群眾吸納在種植、加工、倉儲、購銷、流通服務等產業鏈上,香菇產業年綜合效益超過150億元。
如今,有著“中國香菇之鄉”美譽的西峽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香菇標準化生產基地、食用菌生產大縣和香菇生產出口基地。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因地制宜,把準航向,特色產業方能成為鄉村振興的幸福底色。(記者 杜君 趙一帆)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