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驚人!河南發現6000多年前糧倉群
人民網鄭州12月11日電(侯琳琳、常力元)南陽黃山遺址曾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考古工作一直在進行,截至2022年11月,在山東臺地、山西崗地等地進行發掘,出土數以千計的仰韶、屈家嶺、石家河文化遺跡。仰韶中晚期,地面圓形糧倉群密集出現,其中面積50平方米糧倉同一層面就有5座。碼頭清理約三分之一,在岸上發現豐富的仰韶文化、屈家嶺文化建筑遺跡。
圖為黃山遺址考古發現的仰韶中晚期糧倉基址
本網近日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河南南陽黃山遺址考古發現仰韶中晚期糧倉群,目前共清理出16座糧倉基址。大量糧倉基址的發現展現了6000多年前原始貿易的輝煌,為探討仰韶時期社會復雜化和文明化進程提供了關鍵材料。
考古發掘顯示,新發現的16座糧倉基址為圓形或橢圓形,基址外徑一般2.3米至3米不等、內徑多在2米左右,均由墻基、地面墻體和防潮墊層構成。
圖為黃山遺址考古發現的仰韶中晚期糧倉基址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馬俊才介紹,這些糧倉分布在同期房址或玉石器作坊址周圍,整個糧倉群經過統一規劃布局,形制體量類似,分布密集,可儲糧食數量大,具有明顯的功能分區,已具備“古國糧倉”的形態。“其中,50平方米內同一層面上就分布了5座糧倉,密度驚人。”馬俊才說。
目前植物考古學者已在黃山遺址發現大量粟和一些稻、黍種子。“整個遺址中所見雜草種子少,或許該遺址并不從事農業生產,其食物資源可能由別處供給或貿易而來。”馬俊才說,大量糧倉基址的發現,展現了黃山遺址玉石器產業背景下原始貿易的輝煌。
圖為黃山遺址出土的部分炭化植物種子
黃山遺址位于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蒲山鎮黃山村,是一處以玉石器制造交流為特色的區域性中心聚落,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與長江流域的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在這里碰撞交融。
該遺址面積大,遺跡規格高,內涵豐富,目前已在該遺址發現大型制玉作坊、高等級墓葬、碼頭、糧倉等遺存。馬俊才說:“系列發現反映了當時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發展的社會復雜化和文明進程,是探討南陽盆地、江漢平原文明起源和文化發展的關鍵遺址,也是研究中華文明的重要遺址。”
圖為黃山遺址航拍圖
2018年5月至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當地對黃山遺址持續進行了考古發掘,目前考古揭露面積2700平方米,相關清理研究工作仍在繼續。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