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丨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
□本報記者 溫小娟 張體義
你想體驗在官渡之戰中沖鋒陷陣,感受號角陣陣、戰旗獵獵、刀光劍影的歷史場景嗎?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廳攜手網易推出主題為“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的游戲。在游戲中,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人們可以勇闖三國、沉浸式體驗官渡之戰,還能游覽與牧野之戰、郾城之戰等相關的精美建筑群。
堅持創新驅動,數字科技賦能,精準對接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高質量文化供給,中原文化正在不斷出圈出彩。
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陽殷墟時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黨創新理論的“根”,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輝煌燦爛的中原文化,是新時代文化創新的寶藏。我省深入挖掘文化資源的豐富內涵和當代價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火”起來,增強人民的歷史自覺,更加堅定文化自信。
擁有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您就是“考古人”,現場發掘“失傳的寶物”;走進“文物醫院”,您可以化身文物修復師,用“金繕”技藝補足文物殘缺;您還可以體驗制香、雕版、鎏金等歷史悠久的非遺技藝……11月21日,第九屆中原(鶴壁)文博會在鶴壁市朝歌文化園及朝歌里人文小鎮最后一天在線“營業”,河南博物院琳瑯滿目的文創產品依然吸引了不少人購買。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說,河南文創產品屢屢出圈,是因為找到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契合點,喚醒了人們的歷史記憶和文化認同,產生了情感共鳴。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既要薪火相傳,也要與時俱進,運用現代傳承手段實現“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以河南非遺為例,通過建設非遺工坊、非遺產業化等創新手段,讓非遺實現生產性發展的同時,助力百姓增收致富。令人驚喜的是,今年以來開展的“黃河非遺點亮老家河南”青年營造鄉村行動,深入探索非遺基因、解鎖非遺魅力,用創意讓非遺回歸當下生活。浚縣未否咖啡主理人耿同備介紹:“自從店里用大平調創意設置背景墻后,吸引了不少年輕人來打卡。咖啡、非遺兩種對比鮮明的事物融為一體,不失為傳播傳統文化的好方式。”
今年8月,省文化和旅游廳遴選了鶴壁市、欒川縣、寶豐縣等8個試點市(縣)為河南首批“非遺助力鄉村振興”試點地區。“我們將在非遺進景區、非遺進民宿、非遺研學旅游基地建設、非遺主題旅游線路打造等方面下功夫,推出一批體現本地特色,多元一體的非遺系列文化IP,實現傳統工藝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戲曲藝術博大精深。近年來由于疫情防控,很多戲曲演出從線下轉為線上。豫劇名家李樹建從2020年開始“觸網”演出就“一發不可收拾”,不僅自己在直播間表演,也鼓勵行業里的戲曲演員們積極嘗試新的戲曲傳播方式。“短視頻和直播等新媒體形式傳播迅速、覆蓋面廣,有助于傳統戲曲藝術拓寬受眾范圍,文化傳承得以在新興傳播方式中煥發新生。”李樹建說。
11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典型案例名單,河南三地入選,包括光山縣“光山花鼓戲的傳承與發展”、民權縣“畫虎促發展文化助振興”、寶豐縣“弘揚民間曲藝藝術激活傳統文化活力”等項目;此前不久,河南雕刻作品《坐著高鐵看中國》、蘆葦畫《親情》、刺繡《韓熙載夜宴圖》等8件作品入圍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初評。
“近年來河南民間文藝工作者植根中原沃土,把握時代脈搏,堅持守正創新,創作了許多具有地域民俗特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作品。”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彭恒禮說。目前,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在全省范圍內啟動了民間文藝會客廳建設,把民間文藝工作的根深扎在基層社區,希望以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形式,續寫文化薪火,描繪生活畫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