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字都”建好文字的“家”
摘要:漢字公園有景觀有文化 漢字公園位于中國文字博物館東西兩側。
□本報記者 謝建曉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楊之甜
文字,一撇一捺皆是歷史。前不久,位于安陽市的中國文字博物館續建工程和漢字公園面向公眾開放,標志著我國唯一以文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全面建成開放。
續建工程“容貌”瑰麗
11月27日,記者來到位于安陽市人民大道東段北側的中國文字博物館。自2009年11月開館以來,這里就吸引著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及普通游客。
續建工程在主體館北邊,分東西兩館,是兩座金色“后現代”風格建筑,與一期工程主體館外觀風格統一。從航拍圖中看到,三座建筑的布局如同漢字“合”字,體現了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傳統文化理念。
依據場館功能屬性和發展定位,一期工程主體館被命名為“宣文館”,續建工程東館為“徽文館”,續建工程西館為“博文館”。
專家介紹,中國文字博物館一期工程主要是滿足“中國文字發展史”的展陳和文物收藏功能,續建工程的陳列展示主要展示文字形、音、義從古至今的研究成果,以及漢字與人們社會生活之間的關系,“漢字民俗”“字書瓊林”“書苑英華”“字里乾坤”四個專題展覽側重文字應用體驗,以觀眾喜聞樂見的展覽形式進行展陳設計,是對主體館基本陳列“中國文字發展史”的補充和拓展,三館共同構建起系統完整的中國文字文化展陳體系。
知識性審美性親民性互動性融為一體
走進徽文館,一層的“漢字民俗”展覽分別展示與百姓生存、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漢字民俗,如瓦當、對聯、楹聯、燈謎、剪紙等。
展廳內,趣味十足的猜字謎數字墻吸引游客駐足。“用手指輕輕一點,就能從福袋里抽到一個字謎,猜中之后還有詳細解釋,這樣猜字謎很有趣。”市民張慧芳帶著孩子一起體驗。不遠處,一盞盞紅燈投射到地板上,清晰可見的字謎文字印在地面上,打造成創意十足的互動投影。
館內的DIY體驗區,借助科技手段,讓觀眾在現場書寫中體驗漢字魅力。
“字書瓊林”展示歷代字書與各時代著名的文字學家,側重語言文字知識拓展,充分挖掘貯存在歷代字書中的先民智慧和傳統文化。位于二樓的“書苑英華”展示歷代書法名家精品,“字里乾坤”則位于博文館的一樓和二樓。展覽分為九個單元,分別為人與人體、天文地理、動物植物、田獵農耕、衣食住行、和諧家園、占卜祭祀、武器戰爭、數字時空,漸次介紹造字來源、發展演變,生動形象地講解漢字故事。
“續建工程四個專題展覽與主體館基本陳列相得益彰,‘字書瓊林’的知識性,‘書苑英華’的審美性,‘漢字民俗’的親民性,‘字里乾坤’的互動性,更加全面地展示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中國文字博物館黨委書記、常務副館長劉紀獻介紹。
漢字公園有景觀有文化
漢字公園位于中國文字博物館東西兩側。乍一看,公園里小橋流水,園林造景典雅別致,與普通公園區別不大,可暢游園內卻發現里面“別有洞天”——有刻著唐代書法家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的石壁,有歷代書法家筆下的“字”“之”作品,有寫在“竹簡”中的歷朝歷代詩歌匯總,還有《詩經》系列雕塑墻等,可謂“一步一景觀,一處一文化”。
“漢字公園將生態、自然、人文有機融合,形成漢字之源、漢字之變、漢字之趣、漢字之美、漢字之韻、漢字力量六個園地,群眾一邊游園一邊感受文化文字魅力。”劉紀獻介紹,漢字文化融入景觀設計,凸顯了博物館的文化影響力和親和力,為社會大眾提供了一處人文與自然相融合的文化休閑藝術場所。
安陽市委相關負責人說,中國文字博物館續建工程和漢字公園項目開放,是安陽乃至河南文化建設的一大盛事,它的全面建成開放,必將為安陽打造中華字都、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城市,河南推進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發展,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化品牌助力添彩。
責任編輯:付 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