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縣常興鎮:星光閃閃亮 生活節節高
駐馬店網訊(記者 鄧丹華 王朝朝 通訊員 楊明華)“社區像公園,家家像花園,天天有錢掙,日子比蜜甜!”11月27日,汝南縣常興鎮許屯村65歲的脫貧戶曾鳳仙一邊加工中藥材,一邊感慨著身邊的變化。曾鳳仙的感慨,道出了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新生活。
初冬時節,行走在常興鎮,只見平坦的道路四通八達,路邊綠植成蔭,路燈矗立,各色菊花迎風綻放,工廠里機聲隆隆,項目區建設熱火朝天。“‘五星’支部創建活動開展以來,常興鎮對標創建標準,抓落實抓創新抓成效,使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平安法治、文明幸福、支部過硬的‘五星支部’創建活動蹄疾步穩,創建成效碩果累累,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明顯提升。”鎮黨委書記李浩說。
鄉村美如畫
在脫貧村大田村,筆者看到,平坦寬闊的水泥路通組入戶,路旁綠樹成蔭。村莊游園、農戶門前花團錦簇,綠植旺盛。“環境美如畫,心情樂開花,現在的農村一點不比城里差!”11月27日,正在游園漫步的老黨員曾五星樂呵呵地說。
近年來,常興鎮以創建“生態宜居星”為目標,集中時間、人力、物力、資金,大力開展“六清”,治理“六亂”,全鎮拆除常年無人居住危房300余處,清理殘垣斷壁1000余處,騰出耕地3000余畝。利用村內空心院、空閑地修建游園,建設花園,種植果樹、蔬菜和苗圃。利用舊磚舊瓦、老壇老罐打造土色土香的“微田園”景觀,在沿路農戶門前統一興建花池6000多個,制作墻體彩繪200余處,復墾廢棄坑塘600多個,實行魚鴨混養,蓮魚共養,既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又為村集體經濟增加了收入。如今,走進常興,一處處花園、游園映入眼簾,美了環境,富了群眾。
項目多又大
11月27日,在韓寨居委會萬偉瑜伽背帶加工車間,“噠噠噠”的縫紉機響聲不停,30多名婦女正在加工瑜伽背帶。“家門口務工,既能掙錢顧家兩不誤。”脫貧戶李鳳高興地說。
據常興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鄧長嶺介紹,近年來,該鎮堅持“項目為王”理念,以創建“產業興旺星”為目標,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大力實施創業興業工程,調動了全民創業熱情。王集村三紅紫薇有限公司流轉土地1000多名,種植應雪黃梨、三紅紫薇,帶動脫貧戶18戶就近就業,20多名留守婦女成為產業工人,如今月收入1500多元。
截至目前,全鎮新建鄉村車間16個,正在建設的19個,可安排3000余名勞動力就業,年產值可達5億元,預計增加集體經濟收入200多萬元。
文明開新花
11月27日,常興鎮馮樓村志愿者服務隊隊長陳素芝帶來60名黨員干部和村民組成的志愿者清除溝邊垃圾雜草,幫助監測戶開展“無凈一規范”。“志愿者主動參與環境整治,村戶一天一個大變化。”陳素芝說。
志愿服務是常興鎮鄉村文明一道亮麗風景線。“五星”支部創建以來,常興鎮按照“文明幸福星”評星標準,堅持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著力創建文明幸福鄉村。代塔村組織“紅色印記講述人”實踐活動,踐行“百余群眾工作法”,為村民排憂解難;西王莊村培育“百孝圓夢”“助學圓夢”等3個品牌項目,為群眾送去溫暖;大田村開展“小手拉大手”“愛心助教”活動;崔屯村探索“鄉賢治村”的人居環境管護機制,讓熱心公益的鄉賢們出來參與村莊治理,年底評選表彰“文明家庭”,營造向善向美的良好氛圍……
“我們堅持以‘繡花’功夫推進鄉村精細化治理,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圍繞高價彩禮、移風易俗、尊老愛幼等制定配套專項整治長效機制,全力建設更高水平的文明鄉村。”鎮黨委書記李浩說。
如今,常興鎮已注冊志愿者人數達3000余人,開展各類活動3萬余次。放眼常興各處,常態化志愿服務蔚然成風,文明實踐已融入人們日常生活。
責任編輯:鄧丹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