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行業訪談》--民政篇 守住民生底線 增進人民福祉
開欄的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的前提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要持續抓緊抓好,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2022年是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深化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市上下團結一心,各行業部門充分發揮職責,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工作主線,主動作為,落實強力舉措,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這一底線,全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取得新成效。
即日起,市鄉村振興局聯合本報開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行業訪談》專欄,展示我市各行業部門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取得的新成效、新做法、新經驗,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本期推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行業訪談》--民政篇
守住民生底線 增進人民福祉
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胡曉黎
去年以來,市民政局牢固樹立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在保持民政領域兜底保障政策總體穩定的基礎上,不斷調整完善救助制度,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我市被民政部等7部委聯合確認為全國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國家綜合創新試點城市,被確認為第41屆中國國際康復輔助器具產業暨國際福祉機器博覽會舉辦城市;市民政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河南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我市養老兜底保障、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等工作成效明顯,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表彰;我市泌陽縣高店鎮瓦房村、汝南縣老君廟鎮肖屯村和新蔡縣磚店鎮周寺村被民政部確認為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民政部通報表揚西平縣完成全國農村社區創新治理實驗任務;我市社會工作服務站“探索‘一站一亮點’社工站服務模式”被《中國社會報》專題報道;我市高質量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做法入選2022年第98期全省“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典型案例;我市“筑牢救助兜底防線、助推實現鄉村振興”的做法被《河南民政工作專報》刊發;我市出臺的關于進一步規范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法制審核工作的通知被轉發全省參閱;我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城鄉社區治理、平安邊界創建、殯葬改革等工作處于全省先進位次。
全面落實過渡期社會救助政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去年以來,市民政局黨組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為中心,堅決貫徹落實各項民政兜底保障政策,全市有34萬名農村低保人員,其中防止返貧監測對象3.8萬人;開展臨時救助2萬人次,救助流浪乞討人員880人次;將15.2萬名殘疾人“兩項補貼”對象、21萬名80歲以上高齡津貼對象、3347名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保障范圍。
扎實開展農村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有效防止返貧。依托河南省社會救助信息管理系統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強化低收入數據分析比對、監測預警能力。拓展低保、特困供養等基本生活救助覆蓋范圍,對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重殘人員、重病患者等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覆蓋的未成年人年齡從16周歲延長至18周歲。加強社會救助資源統籌,根據農村低收入人口對象類型、困難程度等,由相關部門及時有針對性地給予專項救助。給予及時急難社會救助,用足用好鄉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開展由急難發生地受理申請、審核、發放臨時救助金。探索開展服務類社會救助和慈善救助。支持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低收入人口救助幫扶工作,指導市慈善總會開展“99公益日”籌款2193萬元。
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分類改革政策,強化兜底保障。提高農村低保、特困供養標準,自2022年1月1日起,全市農村低保財政補助水平提高到月人均不低于210元,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每人每月不低于546元。推進社會救助城鄉統籌,有序推行居住證登記地辦理低保。制定出臺《最低生活保障審核確認辦法》《特困人員認定辦法》等文件,健全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深化社會救助“放管服”改革,將低保、特困審核確認權限下放至鄉鎮(街道),對于沒有爭議的救助申請家庭不再進行民主評議。健全主動發現機制,實行村(居)社會救助協理員全覆蓋。開展政府購買服務,連續4年實施“一元民生”救助保險項目,我市是全省首個列入政府市定惠民工程的購買保險服務項目,4年累計賠付3.89萬件3460萬元,其中賠付特困群眾重病醫療案件3.87萬件2497萬元,使兜底保障更有力度、更有溫度,曾獲得民生示范工程。
助力鄉村振興。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社區(點)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實現全覆蓋。18個村(居)民小組有效融入遷入地村(居)民委員會,同等享受遷入地各項保障政策,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障。全市各行政村村委會下屬委員會健全規范,擁有社區服務中心(站)2512個,村級議事協商、村務公開等規范有效。開展“五星社區”評選和“五星支部”創建工作,提高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能力。縣級社會工作服務指導中心實現全覆蓋,在任務較重的鄉鎮(街道)設置社工站,全市建成社會工作服務站70個、縣級社會工作服務指導中心11個。引導社會組織資源下沉助力鄉村振興,加強慈善組織和志愿服務組織能力建設。
市民政局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不忘初心、永擔使命,找準新站位、抓住新契機、成就新作為,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工作,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責任編輯:陳誠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