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出新時代的“紅旗渠”①丨突破軸承“卡脖子”技術 他立志讓“中國智造”走向世界
編者按:2022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陽考察時指出,紅旗渠就是紀念碑,記載了林縣人不認命、不服輸、敢于戰天斗地的英雄氣概。今天,物質生活大為改善,但愚公移山、艱苦奮斗的精神不能變。為此,大河網推出“鑿出新時代的‘紅旗渠’”系列報道,展現新時代奮斗者不斷從紅旗渠精神中汲取前進力量,繼承和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河南力量。
大河網訊 “紅旗渠總長1525.6公里,修建過程中削平了1250個山頭,架設了151個渡槽,鑿通了211個隧洞,共動用土石方2229萬立方米,歷時10年。這些數字令人震撼,更使人激動。”11月7日,談起對紅旗渠精神的認識,河南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的博士研究生許澤華如是說。
“巍峨太行山,雄壯紅旗渠”。令許澤華印象最深刻的,是除險隊長任羊成帶隊開鑿青年洞的故事——在崖上蕩秋千,靠飛蕩的慣性進入虎口,除掉險石,一錘下去也許只能在堅硬的石英砂石上留一個斑點,但最終長六百多米的青年洞就這樣被鑿通。
“在工作和學習中,我會繼承和發揚紅旗渠精神,順境不惰,逆境不餒。”許澤華說,“我們要珍惜當下的科研條件,與多學科交叉交流。在新起點上,助力中國智造走向全世界。”
興趣丨耳濡目染的制造業
許澤華的父親是機械廠的操作工人。小時候,他經常聞到父親身上的機油味,看到父親手中的操作工具。漸漸地,他開始模仿起父親的模樣,模仿加工的過程。再后來,他開始自己動手實踐了起來。
“高考的方向是父親推薦的,最主要是我喜歡這個方向——機械設計及自動化。大學時的金工實習是我第一次真正操作車床、銑床、數控機床等設備,同時,也讓我擁有了自己的產品——錘子,它的每一道工序我現在都記憶猶新。”許澤華說道。
考上研究生的許澤華發現了“科學”與“科技”的區別與聯系,也讓他更加自信地邁著步子朝著智能制造的方向篤定前行。
“我們這一代是幸運的,父母為我們供給衣食,導師為我們指引明燈,學校為我們提供科研環境,國家為我們提供人才政策。”許澤華說,紅旗渠精神激勵著我們奮進,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我們用科技報國的方式延續著這種精神。“科研的過程是曲折的,但是盤旋上升的,因為前途是光明的。”
榮譽丨智能制造與軸承密封的結合
“智能制造包含智能制造技術和智能制造系統,運用智能制造技術有望突破軸承‘卡脖子’技術瓶頸。”許澤華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超疏水耐高溫軸承密封件的研制與機理研究。
剛開始接觸這個課題時,許澤華有些陌生。因為密封件的配方千變萬化,橡膠配合劑的種類多種多樣,添加比例的不同會導致材料性能參差不齊。
紅旗渠精神激勵著他不斷試錯,不斷完善配方。“密封件性能不達標時,我會感到失望,但想到林縣人民修筑紅旗渠時遇到的艱難險阻,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因為現在的條件遠比那時候要優越。”許澤華說。
憑借創新思維與不懈努力,他搭建了軸承密封件智能測試平臺,并探索出一套適合不同工況下的軸承密封圈材料性能試驗方法,還建立浸潤模型,能夠明確各向異性結構對軸承密封件浸潤性的作用機理。目前,他的軸承密封件產品已經被民機火災科學與安全工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所認可。
“到了每天休息的時間,我繼續在實驗室里和設備打交道,常常是做實驗到凌晨才舍得回宿舍休息。”許澤華回憶道,為了找到最佳性能的密封圈,那時候每天都跟著廠里夜班師傅一起下班。
“想著自己研制的軸承密封件即將被應用在飛機上,內心總是充滿著喜悅與自豪。”許澤華告訴記者。
使命丨讓中國智能制造屹立于世界之巔
目前,許澤華還在跟著張彥斌教授和何強教授繼續學習智能制造、特種加工及極端制造方向的知識,并研制性能更優異的軸承密封件。
在許澤華看來,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想要通過科技報國的方式發揚紅旗渠精神,讓中國智能制造屹立于世界之巔。
“未來,我要持之以恒地緊跟智能制造步伐,開拓創新、不懼挑戰,發揚紅旗渠精神,設計出性能更高的軸承密封件,提出更優良的制備工藝,不斷改良完善軸承密封件性能,讓我設計的產品走出實驗室,突破制約我國創新發展的科技瓶頸問題,并將我的科研成果分享給科技工作者。”許澤華表示。
“我還打算將智能制造與其他學科領域相結合,促進多學科共同發展,研發出多功能智能產品。”許澤華說,實現“中國智造”,就必須立足國內,促使基礎研究成果走向應用,打破國外技術封鎖,這是對新一代科研工作者完成自主創新的重大挑戰,更是使命。
“通過自己的努力,把科技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將科技成果造福于人民,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昂揚的奮斗姿態投入到‘中國智造’,為祖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許澤華鄭重承諾。
責任編輯:王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
新征程 再出發 我在紅旗渠畔丨做好新時代紅旗渠精神的傳承者
-
學習貫徹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丨 一渠“南水”上太行——“弘揚紅旗渠精神的安陽探索”系列報道之一
-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丨一場影像展 重現修渠史 “太行豐碑——紅旗渠精神影像展”在安陽舉行
-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丨讓黨的二十大思想光芒播灑在紅旗渠畔——中央宣講團赴安陽林州市宣講座談側記
-
永不過時的紅旗渠精神丨趙太航:新時代新征程紅旗渠精神的價值意蘊
-
牢記囑托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丨用紅旗渠精神為青少年“強筋壯骨”
-
黨代表歸來④丨郁林英:當好紅旗渠精神傳人 實干爭一流
-
新征程號角丨把青春熱血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
-
河南日報評論員:讓紅旗渠精神在中原大地不斷發揚光大
-
時政微紀錄丨定叫山河換新裝——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紅旗渠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