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媽”為何走上下坡路
摘要:從品牌角度講,“老干媽”有原產地域這樣一個特性,應該堅持貴州原料、貴州風味。失去了貴州風味如同忘記了初心,在以次充好的傳聞興起后又不能積極有效應對輿情,加上眾多辣椒醬企業異軍突起分割市場蛋糕,“老干媽”營收下滑也就成為必然。
石新宇
近日,媒體報道“老干媽”去年營收42.01億元,位列貴州民企榜單第11。前年,“老干媽”營收54.03億元,位列第6。2016至2018年,“老干媽”的營收數額分別為45.5億元、44.47億元和43.28億元,也就是說,去年“老干媽”已經跌回三年前的水平。
“老干媽”曾經是商家和消費者都鐘愛的辣椒醬,幾乎每家超市的貨柜上都有“老干媽”,幾乎每個主婦都購買“老干媽”,“老干媽”幾乎就是辣椒醬的代名詞。誰知市場風云變幻莫測,消費心理捉摸不定,轉眼工夫,“老干媽”魅力不再,似乎已成明日黃花。其實,幾年前就有“老干媽”創始人陶華碧讓出股權退隱江湖、兒子全權打理生意以價低質次的外地辣椒代替貴州本地辣椒的報道。難怪一些口味敏感的消費者感嘆,“下飯神器”沒有以前香了。“老干媽”方面回應貴州本地辣椒產量低、品種退化、種植成本高,等于承認了使用外地辣椒的傳聞。此時辣椒醬市場已經不是“老干媽”一頭獨大的時代,許多新品牌強勢崛起。今年初,面對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運費成本上漲的壓力,多年來堅持不漲價的“老干媽”也不得不漲價。這些難免給人江河日下、手忙腳亂的感覺。
從品牌角度講,“老干媽”有原產地域這樣一個特性,應該堅持貴州原料、貴州風味。用外地辣椒替換本地辣椒,口味上肯定有變化,而很多消費者是沖著它的貴州風味才購買的。失去了貴州風味如同忘記了初心,在以次充好的傳聞興起后又不能積極有效應對輿情,加上眾多辣椒醬企業異軍突起分割市場蛋糕,“老干媽”營收下滑也就成為必然。
市場經濟的最大特征是競爭,競爭的法則是優勝劣汰。任何一種商品要想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加強品牌建設,視質量和信譽為生命,視特色為法寶。這是每家企業都不能背離的原則。據報道,面對經營滑坡的形勢,年逾古稀的陶華碧已經重新出山,但愿“老干媽”能很快扭轉被動局面,再次笑傲江湖。
責任編輯:任亮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