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回聲?鄉村振興丨侯紅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建設現代農業強省
摘要:要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政策有機銜接的平穩過渡,在鄉村振興發展規劃設計中要做到既要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一些專項政策納入,同時又充分體現并遵循鄉村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做到立足當前又兼顧長遠。
編者按
2022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發布關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決定,強調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首要政治任務。為認真學習和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做好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學習宣傳,大河網學術中原開辟“二十大回聲”專欄,集納專家學者文章,力求全面準確深入理解黨的二十大精神內涵,精準把握外延,研究闡釋關注熱點問題,深化學術界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認識。大河網學術中原持續刊發,敬請關注。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河南作為我國農業大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現代農業強省,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致力于四個著力點,統籌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工作。
一、河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基礎
(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成效明顯
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陸續出臺一些脫貧攻堅實施方案,用改革的思維和創新的方法,在2020年實現全省764萬貧困人口的全部脫貧。2021年,受災情疫情疊加,我省通過實行“1357”精準識別工作法,進一步強化精準幫扶,堅持穩慎退出,不盲目追求風險消除率,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任務方面取得明顯成效。2021年,全省脫貧縣農村居民的工資性收入達到5430元,比2012年增長309.5%;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842元,比2012年增長了156.4%,在國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中,我省被綜合評價為“好”等次,在中西部22省份中排名第6位。
(二)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初見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河南考察,省委、省政府牢記總書記囑托,深入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不斷提升糧食綜合產能,全省糧食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截至2021年年底,我省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505.57萬公頃,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56.67萬公頃,有效灌溉面積占耕地面積的76.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2個百分點。全省鄉鎮共有88個涉農產業園區、2.12萬個農業企業、4.08萬個家庭農場,規模經營的耕地面積達到111.17萬公頃,占行政村耕地面積的16.2%。農產品加工業成為全省兩個萬億級產業之一,全省糧油加工轉化率88%,主食產業化率65%,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初見成效。
(三)農村基礎設施提升建設初見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持續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提升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同時扎實推進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的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不斷改善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截止到2021年年底,全省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0650.20萬千瓦,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4.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約2.6個百分點。在農村道路設施建設方面,全省行政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車率均達到100%,自然村通硬化路率達75%。在農村信息網絡設施建設方面,做到了20戶以上的自然村4G網絡信號全覆蓋。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的村占行政村總數的98.8%,隨著“四美鄉村”建設的持續推進,我省農村面貌發生顯著改善。
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省的四個著力點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十四五”及今后一個時期我省“三農”工作的重心和主要任務,因此,必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以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同構”提升農業效益和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推進我省農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加快現代農業強省建設,確保走在中部地區前列。
(一)要著力于穩定各類幫扶政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一要保持各類扶貧幫扶政策的總體相對穩定。在財政政策方面,要做到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細化,一些專項財政幫扶資金只增不減。在土地政策方面,繼續按照應保盡保原則,優先保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用地需要。在人才幫扶政策方面,延續脫貧攻堅期間各項人才智力支持政策,進一步建立健全引導各類人才服務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強省建設的長效機制。
二要確保扶貧幫扶政策與鄉村振興政策的有機銜接。要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政策有機銜接的平穩過渡,在鄉村振興發展規劃設計中要做到既要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一些專項政策納入,同時又充分體現并遵循鄉村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做到立足當前又兼顧長遠。
三要提高政策對各類潛在風險的防范和化解能力。在推動特惠性扶貧政策和階段性幫扶舉措向普惠性、常態化民生政策轉換的過程中,應控制好節奏,及時采取差別化的辦法,對一些特惠性政策實行科學地分類處置。要積極拓展“兩不愁三保障”政策覆蓋面和保障層級,做到農村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二)要著力于深化農村要素改革,夯實共同富裕農村基礎
一要充分完善農村市場的產權制度改革,激發各類主體活力。通過不斷完善全省農村要素市場的運行機制,確保農業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競爭有序。要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進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不斷完善優化全省城鄉建設用地和鄉村建設用地的科學合理布局。要深入落實耕地占用平衡補償制度,通過高標準農田的擴展建設和新增耕地指標等,將城鄉建設用地的節余指標實現在全省范圍內的市場化機制配置。
二要大力強化資金要素在全省農村的投入保障機制。要大力改革現有的財政支農投入機制,全方位整合現有涉農財政資金的投入渠道,打造全省財政涉農資金的長效投資機制。要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力發展農業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助推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農業價值鏈的深入發展,促進農村經濟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
三要建立健全人才隊伍在全省鄉村振興的支撐保障機制。要深入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通過在資金、市場、人力等方面給予支持,培育一批能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就業穩定增收的優秀企業家,形成創新帶創業、創業帶就業、就業促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鄉村振興發展良好局面。
(三)要著力于加大鄉村產業振興,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一要大力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發展。要以“產業強縣”、“產業強鎮”為平臺,促進種養鏈、產業鏈的高度整合,并依托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等信息化手段提高產品附加值,延長農產品的價值鏈。要依托各地縣域主導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形成“縣有龍頭企業、鄉有產業園區、村有扶貧基地、戶有增收門路”的鄉村產業空間布局。
二要大力打造以農業龍頭企業為核心的產業聯合體新模式。要以加快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為契機,開展企業提級、延鏈增值行動,打造和培育農業龍頭企業。鼓勵糧食龍頭企業與農民合作組織、種糧大戶等,通過訂單糧食、土地托管、土地流轉等方式,構建緊密聯結的利益共同體,以穩步帶動農民持續和穩定增收。
三要大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要持續推進以“三鏈同構”、三產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新模式,形成分工明確、銜接緊密的多元化產業形態和多功能現代產業體系。要打造基于“三園”、“三區”和一體(田園綜合體)、一鎮(特色小鎮)為重要載體與平臺的現代農業體系。
(四)要著力于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筑牢現代農業強省基石
一要加快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的建設步伐。全面推進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升級,提升農村互聯網普及水平,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加快推進寬帶網絡進村入戶工程,大幅度提升河南鄉村網絡設施水平,全面打通信息傳播的“最后一公里”。
二要持續改善鄉村基礎設施和創新管護機制。要在全省大部分農村逐步建立健全農村基礎設施管護的長效工作機制,使農村基礎設施走上“平時有人管、壞了有人修、更新有能力”的良性發展軌道。要試點創新鄉村基礎設施長效管護機制,在人員管理、資金安排和管理體制等方面,結合各地農村的發展特點,試點創新鄉村基層設施的管護機制。
三要增強鄉村基礎公共服務的高質量有效供給。要以鄉村建設專項行動為契機,補足我省農村基礎設施方面的短板。要持續優化路網結構,增強產地預冷和冷鏈運輸建立力度。要持續提升農村電氣化水平和農業機械化水平,使全省農村生活和農業生產條件更加穩固。要持續加大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推動我省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鄉村更美更宜居。(作者:侯紅昌,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