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縣劉岳村: “邵店黃姜”助振興“一村一品”好“姜”來
駐馬店網訊(記者 劉永奇 通訊員 周金高)眼下,正是黃姜收獲時節,上蔡縣邵店鎮劉岳村的很多村民們正忙著將地里的黃姜進行收割、去桿、除土、分裝。
邵店鎮劉岳村種植小黃姜已有很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源遠流長,為黃姜原產地。根據2018年9月3日駐馬店市食品藥品檢驗所出具檢驗報告揮發油含量0.12%、姜辣素含量0.050%、姜酚含量0.040%,是普通姜含量的3倍。邵店黃姜于2017年被農業部列入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名錄。劉岳村是邵店黃姜的主產區,自古民間就有“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晨吃三片姜,賽過人參湯”、“女不離糖、男不離姜”、“家備生姜,小病不慌”之說,指的就是黃姜。
黃姜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邵店鎮是“黃姜之鄉”,黃姜種植歷史已有上千年,常年種植面積近萬畝。在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的積極推動下,2017年經農業農村部審定,“邵店黃姜”成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產品。
作為“邵店黃姜”種植的重要基地之一,近年來,劉岳村搶抓機遇,大力發展特色黃姜種植,2022年申報成為河南省首批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一畝黃姜奔小康,成為老百姓都信的理兒。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基礎。近年來,上蔡縣邵店鎮黃姜產業的興旺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品牌農產品,助推了鄉村經濟的發展,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增收致富。
邵店鎮劉岳村村民陳彥鋒說,“今年黃姜大豐收,以前只知道咱的黃姜品質好,沒有品牌意識。后來一檢測,才知道咱的黃姜揮發油、姜辣素、姜酚含量是普通姜含量的3倍左右。有了地理標志,大家種黃姜奔小康的信心就更足了。”
“小黃姜是土坷垃里的‘金寶貝’,是村民們致富奔小康的好產業,是村里主要經濟支柱產業之一,黃姜產業發展壯大,助推了劉岳村全面鄉村振興。“邵店鎮劉岳村黨支部書記王歡介紹,今年全村種了400多畝黃姜,占全村耕地面積的19%。有了省里技術專家的支持,畝產姜塊2500公斤至3000公斤。
針對小種植戶,邀請省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河南農業職業學院等專家為農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并現場給予技術指導,優化種植結構,提升種植效益。作為引領示范,還引進華晟園林工程有限公司在劉岳村種植小黃姜110畝。其中,帶動4戶脫貧戶種植黃姜15畝;在生姜選種育種、種植管理、市場銷售等階段,還可帶動脫貧戶勞動力15人,每人每天可收入70元。
提及劉岳村的產業未來,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駐劉岳村第一書記李紅崗很有信心:”姜茶、姜葉枕、姜葉鞋墊、姜葉床墊等養生產品都有待研制開發,傳承、弘揚邵店黃姜文化也勢在必行。“
李紅崗表示,下一步,將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契機,充分利用農業農村行業技術優勢,幫助群眾穩步擴大種植面積;積極邀請專家到村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實施科學管理,提高黃姜品質;積極創建農業產品”三品一標“,開展綠色農產品創建;深入挖掘黃姜文化內涵,創新品牌營銷,讓黃姜產業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產業,以產業興旺促進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讓全村群眾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走得更穩健更扎實,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責任編輯:劉永奇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