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一步步從強迫癥走出來的
強迫癥被稱為心理疾病中的癌癥,說明治療難度很大,同時,也是一個比較痛苦的心理疾病,主要是強迫和反強迫之間的沖突,這些都是深有體會的,我想大家基本都知道,很多人已經掙扎了很多年,四處求醫,也沒有見到效果,有的還在加重,因此,尋找探究正確的治療途徑,高效的治療方法非常重要。
今天來說強迫癥具體是怎么康復的!強迫癥患者主要表現為典型的強迫思維并伴隨著強迫行為!當時情緒長時間焦慮,不懂得釋放,常常患得患失,嚴重時差點走向極端,在這就不詳細敘述了!曾經有次偶然的機會讓我接觸了某本書,書上有段話驚醒了我!內容大概是:強迫癥的康復是一個蛻變的過程,就像蟬蛻皮一樣,不是突變,而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一個新的思維習慣代替舊的思維習慣的過程!其實每一個強迫癥狀的產生都會有一個誘因,可能是突發事件的不良暗示,也可能是自己胡思亂想造成的。
我最初的癥狀只是思維上的雜念,他只對我的工作有一定的影響,后來,這種癥狀泛化成窮思竭慮、重復回憶,洗手強迫、重復性動作,比較明顯的是總關注自己身體,害怕得狂犬病,艾滋病,擔心自己的大腦是否產生雜念、是否胡思亂想,擔心自己的手上是否有細菌,擔心生活中的事是否做到了完美,總之一句話,害怕萬一。可越是這樣,自己就越發現異常的存在。其實,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做精神交互作用,就是越注意越敏感,越敏感就會更注意!更注意就會更敏感!,就這樣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起初,這種異常并不是很明顯,但是通過這種精神交互作用就使得癥狀變得越發嚴重起來,最終,深陷強迫癥的泥潭不可自拔。由于之前看病治病,已經花了大量的金錢,為了量變達到質變,我只能通過自學從而自救!那時,我就試著順其自然,做應該做的事,但發現做到順其自然其實很困難,因為癥狀帶來的那種痛苦總驅使著讓你想方設法把癥狀消滅,想控制它、排斥它,這樣做的結果是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同樣進入了一個新的惡性循環。沒辦法,既然選擇了自救,只能繼續去學習,這時由于接觸了大量的心理學書籍,有提倡精神分析、有行為療法、認知療法、催眠療法,基從開始“蛻變”到痊愈的過程中,癥狀也時好時壞,反反復復,應該是由于潛意識中與它對抗的思維慣性已存在多年,只要與它斗爭或排斥它,還會產生焦慮。這就像是一場拉鋸戰,看誰占上風,這決定了你蛻變期的長短。“無所謂,不在乎”這幾字伴隨著我渡過了無數個迫思維給我設置的陷阱!
駐馬店第二人民醫院 胡雪楊
責任編輯:高元元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