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不留名的“三日仆射”周伯仁
摘要:當時,宰相王導和他的堂兄王敦手握重權,由于王敦長期在外掌握重兵,有的大臣就在晉元帝面前挑撥說:“王敦心懷叵測,還掌握著重兵,您應該將他的權勢逐漸削減。”說著就提到了周顗,王敦問:“周伯仁這個人怎么樣?周伯仁被殺之后,王敦派人去抄家,抄到了一些奏章的底稿,就直接交給了王導。
記者 李賀建
周顗(269年~322年),字伯仁,汝南人。晉朝名士、大臣,西晉安東將軍周浚之子。
王志飛/繪
周顗雖然出身名門世家,才高名重,但生活上放蕩不羈,嗜酒如命,恃才傲物,行為怪誕。一天,晉元帝大宴群臣,酒酣之際,晉元帝得意地說:“今天名臣賢相共聚于此,君臣同樂,盛況與堯舜時相比怎么樣?”已略有醉意的周顗立即大聲接道:“今雖同人主,何得復比圣世!”惹得晉元帝大怒,周顗險些因此丟掉性命。周顗以其名望和儒雅風度而名聞海內,但他多次因酒后失態而受督責。他在做仆射時,整天醉意朦朧,很少有清醒的時候,人們給他冠以“三日仆射”的雅號。
東晉初年,王導、王敦為代表的王氏集團權傾朝野,威脅到司馬氏的統治,也引起了其他門閥世族的不滿。司馬睿利用周顗等牽制王氏勢力。永昌元年(322年),王敦利用部分世族的不滿情緒,舉兵叛亂,并圍攻建康。由于周氏集團與王氏集團早有嫌隙,有人勸周顗逃出建康以躲避王敦,周顗卻說:“吾備位大臣,朝廷喪敗,寧可復草間求活,外投胡、越邪!”建康被王敦攻占后,周顗被俘,當王敦手下叛軍押解他路經太廟時,周顗面對大廟大聲說:“賊臣王敦,傾覆社稷,枉殺忠臣,神祇有靈,當速殺之!”最后,周顗被王敦叛軍所害。
王敦素來忌憚周顗的爽直,每見到周顗即面紅耳熱,即便是嚴冬,也不停地用手往臉上扇風。周顗死后,王敦派人去抄周顗的家,結果只搜得幾筐舊棉絮、五壇酒和數石米,朝野上下無不為周顗的清貧儉約所折服。
成語“伯仁因我而死”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周顗周伯仁不僅清貧儉約,還是位做好事不留名的人,不過他也為做好事不留名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當時,宰相王導和他的堂兄王敦手握重權,由于王敦長期在外掌握重兵,有的大臣就在晉元帝面前挑撥說:“王敦心懷叵測,還掌握著重兵,您應該將他的權勢逐漸削減。”王敦還真有反心,就借機起兵,帶著隊伍進攻首都建康。晉元帝非常害怕,派手下的將領去迎戰,卻都失敗了,王敦的隊伍是節節逼近。王敦這次起兵打的旗號是“清君側”,他說:“皇帝面前壞人太多,屢次進我的讒言,我這次帶兵是為了除去奸佞小人,幫助皇帝清理朝綱。”
此時,宰相王導看情勢已非常嚴重,他心想,堂兄這次起兵就是造反,我這個宰相還當得了嗎?干脆點,我爭取主動。王導就帶著自己一家人,包括家奴丫鬟,一起到皇宮外面下跪請罪。這時,周顗正好要進官,周顗平素與王導兩人關系非常好,王導看見周顗急急忙忙往官里走,就跟他打招呼:“周將軍,你要進宮干什么?”“我正要見皇上。”“周將軍,請你見了皇上給我們美言幾句。”
周顗什么也沒說,頭也不回就直接進宮了。他到了宮里,對晉元帝說:“陛下,王導宰相帶著全家100多口在外面下跪請罪,我跟他平素交往甚密,知道他對您從來都是最忠誠的,您可千萬不要聽周圍小人的讒言而把他殺了,這只會犯大錯。再者,現在王敦大兵壓境,但提出的口號只是清君側,還沒有說要推翻您,如果殺了王導,王敦很可能惱羞成怒,從此與您結下深仇,城破人亡的結果恐怕無法避免。您現在應該饒恕王導,以顯示寬宏大量。”晉元帝覺得周顗的話有道理,但還是非常猶豫,周顗轉身就出宮了。周顗出來的時候,王導一家人還在跪著,王導就問:“周將軍,您給我向皇帝說了嗎?皇帝現在是什么意思?”
“你等著吧,”這時周顗就跟他開了個玩笑:“等皇帝把你們這些大官都殺了,那印章就都挎在我胳膊上了。”說完他就走了,可這時真不是開玩笑的時候,周伯仁這幾句玩笑話被王導當真了,王導心里就開始恨上周伯仁了,“周伯仁啊,平素咱倆交情那么好,生死存亡的時候,你還幸災樂禍,盼皇帝把我們全家都殺了,我萬萬沒想到你是這樣的人。”王導恨得直咬牙。
周顗回家后,怕皇帝動搖,親自寫了一道奏章,又抄了一份,底稿留在家里,新的一份送到了宮里。晉元帝接到奏章后,最終饒恕了王導。此時,王敦的軍隊殺到了城下,晉元帝便派人去和王敦溝通說:“只要將軍能退軍,提什么條件都答應。”王敦一看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就告訴使者:“我只要把皇上跟前的那些小人殺了。”使者就問:“哪些人才是壞人呢?”“我先擬一個名單,等進城后我親自處置。”王敦就進了建康城,在擬名單的時候他找來王導一起商量,“你說誰該殺,誰該留?”說著就提到了周顗,王敦問:“周伯仁這個人怎么樣?他平時跟您可不錯,趁此機會把他提一級官職吧?”王導沉默著不說話,王敦就說:“看來這人不怎么樣,那就把他殺了。如何?”王導還是不說話。王敦馬上意識到:這周伯仁可能對我兄弟做過什么壞事,于是很快處死了周伯仁。
周伯仁被殺之后,王敦派人去抄家,抄到了一些奏章的底稿,就直接交給了王導。王導發現其中有份奏折的底稿是勸晉元帝別殺王導的,道理講得非常透徹,情真意切。等看完這份底稿,王導的眼淚刷刷地流,沒想到周伯仁是真朋友,自己的性命能保全下來和他有直接關系,可最后是自己默許王敦將最好的朋友給殺了。他后悔莫及,把自己的兒孫叫到堂前,說了這件事,最后他跟兒孫們說:“你們要知道,伯仁是因我而死啊。”這就是“伯仁因我而死”成語的來歷。
我們常說,沉默是金,由此來看,并不盡然,有時候該說的話還是要說出來的。
責任編輯:付 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