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精神動能——河南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綜述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堅持以文化人,不斷提升鄉村文化活動服務效能,以文化新風構筑文明鄉風。從40年如一日扎根基層為群眾看病的“好黨員”村醫任桂林,到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好支書”習海英……針對農村農民特點,“鄉村光榮榜”人物宣傳選樹活動幾乎涵蓋家庭單元和基層社會治理的所有角色。
本報記者 金京藝 陳小平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把鄉風文明作為鄉村振興的緊迫任務,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為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載體,綿綿用力,下足功夫,全力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推動移風易俗,不斷提升農民精神風貌,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澎湃精神動能。
移風易俗 除陋習樹新風
“以前村里辦事兒,打腫臉充胖子的大有人在,不僅經濟負擔大,還造成極大浪費。現在新事新辦,按村里紅白理事會章程來,喜事宴席每桌不超過300元,白事主張吃大鍋菜,大伙都說‘吃席都能吃出文明鄉風’。”說起近年來的變化,周口市淮陽區劉振屯鄉曹李集村黨支部書記曹公義感觸頗深。
整治陳規陋習,弘揚文明新風,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現代化的一件要事。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的實施意見》《河南省推動移風易俗樹立鄉風文明三年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文件,大力整治農村存在的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
由省文明委牽頭,“鄉村振興文明同行”主題實踐活動在全省農村廣泛開展。通過“婚嫁新風進萬家”文明實踐、“整治農村陳規陋習”行動、“星級文明戶”創建等活動的深入開展,全省加快形成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相適應的文明鄉風、淳樸民風、良好家風。
婚俗改革“改”出好風氣——
除寧陵縣和開封市禹王臺區被確定為國家級婚俗改革實驗區外,我省還確定33個婚俗改革實驗區,通過推進婚姻領域移風易俗,開展農村青年婚育教育,推動形成婚事新辦、喜事簡辦的濃厚氛圍,婚俗改革的新風吹遍中原大地阡陌鄉野。
群眾自治“治”出幸福家——
大力推動村規民約的完善修訂和“四會”群眾組織的規范建設,推動“一約四會”在完善基層社會治理、弘揚新風正氣、推進移風易俗等方面切實發揮作用……目前全省90%以上的行政村健全了“一約四會”,陳規陋習被大力破除,群眾自治組織的作用大大凸顯。
文明創建“建”出美家園——
依托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推進移風易俗,以文明村鎮創建提質擴面的實際成效推動全省農村社會風氣向上向好。截至目前,全省縣級以上文明村鎮占比66.9%,一個個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文明鄉村繪就出河南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出彩答卷。
以文化人 既塑形又鑄魂
“唱得好不好?”“好!”
舞臺上,藝術家們引吭高歌;舞臺下,觀眾們掌聲雷動。這是河南歌舞演藝集團走進南陽市臥龍區蒲山鎮馬營村開展“舞臺藝術送基層”,為當地農民群眾奉獻的一場“文化盛宴”。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堅持以文化人,不斷提升鄉村文化活動服務效能,以文化新風構筑文明鄉風。
“短板”補起來,農村文化設施更齊全。把文化惠民項目與農民實際需求相結合,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全省農村公共文化設施不斷完善。截至目前,全省共有鄉鎮(街道)文化站2478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5萬多個,所有行政村都有了農家書屋、電子閱覽室和文化活動室。
“平臺”建起來,文明實踐有了大舞臺。全省各地將鄉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縣級融媒體中心打造成豐富百姓文化生活的舞臺、倡導移風易俗的平臺、農村思想文化平臺陣地,不斷加強對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引領、社會文明風尚的培養。
“供給”優起來,文藝作品競相涌現。豫劇《重渡溝》、電視紀錄片《黃河人家》、歌曲《小村人的婚禮》等一系列優秀文藝作品為群眾送上了一道道“文化大餐”;《石磨的婚事》《特殊婚禮》《請閨女》等反映移風易俗題材的戲曲、小品、微電影,既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又教育引導了群眾。
典型引領 樹標桿增動力
“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不會不管他。”說這話的是鶴壁市山城區石林鎮黑塔村村民于鳳英。今年73歲的她,悉心照顧癱瘓在床的白喜堂老人已經十多年了。白喜堂是于鳳英丈夫的堂兄,早年因病未婚,年老后一直由于鳳英一家照顧。喂飯、洗衣、更換尿不濕……于鳳英贏得了村民們的尊重,也登上河南省“鄉村光榮榜”,獲得“好媳婦”稱號。
自2020年起,“鄉村光榮榜”選樹活動在我省廣袤鄉村開展。
把與老百姓生產生活聯系緊密的群體作為選樹對象,把倡導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等內容納入評選條件,一批批“好媳婦、好丈夫、好妯娌、好兒女、好公婆、好鄰居、好鄉賢、創業好青年、群眾組織好會長、好黨員、好支書”等身邊的榜樣被推選出來,讓每個農民群眾都能找準目標、對標看齊。
從精心呵護癱瘓在床妻子的“好丈夫”任天軍,到25年義務擺渡并多次冒險救人的“好鄰居”盛衛川;從40年如一日扎根基層為群眾看病的“好黨員”村醫任桂林,到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好支書”習海英……針對農村農民特點,“鄉村光榮榜”人物宣傳選樹活動幾乎涵蓋家庭單元和基層社會治理的所有角色。這些身邊典型感染著大家,也推動鄉村社會形成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文明鄉風。
截至目前,全省自下而上、從村到省五個層級共選樹“鄉村光榮榜”系列人物100多萬人次。“群眾評群眾、群眾薦群眾”,達到選樹一個、教育一片、帶動一批的良好效果,使向上向善、勤儉節約、孝老愛親等良好風氣得到廣泛弘揚。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站在新起點上,河南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扎實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更加注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讓文明鄉風勁吹希望田野,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