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手工饃 滿滿麥香味
摘要:作為小麥的第一主產品——饃,是家家戶戶餐桌上的必備食物,也是伴隨著每個人成長的舌尖麥香。談起做饃的初衷,作為彭樓村柴石香炮制饃的負責人、驛城區蟻蜂鎮小鄧莊村黨支部書記段孔軍告訴記者,市場上售賣的饃大都為發酵粉發酵,機器揉制。“原始發酵,香味醇厚。手工揉制,面團筋道。
記者 高琳琳
饃是中國傳統面食。對許多辛苦勞作的農民而言,看到綠油油的麥苗,就聞到了饃的香味。小麥磨成面粉,面粉加水揉制成團,發酵后再蒸成饃,這是千百年來留在中國人舌尖的麥香,如今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駐馬店是河南省的小麥主產區,小麥種植歷史悠久。作為小麥的第一主產品——饃,是家家戶戶餐桌上的必備食物,也是伴隨著每個人成長的舌尖麥香。如今在驛城區蟻蜂鎮彭樓村,一場傳統與現實的交融正在緩緩展開。
手工揉制。
每天清晨,幾名工人換上統一服裝,經過層層消毒后進入車間,為蒸饃做準備。工人反復揉制面團,其間要多次加入面粉,把滿是氣孔的面團揉至表面光滑,這一步驟要用近半個小時,此后再把面團揉成饃的形狀,放置發酵后上籠蒸熟。
“做饃辛苦、枯燥,堅持下來要耐得住寂寞。”談起做饃的初衷,作為彭樓村柴石香炮制饃的負責人、驛城區蟻蜂鎮小鄧莊村黨支部書記段孔軍告訴記者,市場上售賣的饃大都為發酵粉發酵,機器揉制。
“原始發酵,香味醇厚。手工揉制,面團筋道。我們希望用手工制作方法,讓當地人吃上傳統美味。”據段孔軍講述,柴石香炮制饃依靠傳統手工制作而成,相比較機器制作,柴石香炮制饃回歸傳統制作工藝,用柴火、石磨面打造手工饅頭,追求“鄉愁”味道,能更加準確把握面的質感,從而做出家鄉的味道。
麥味飄香。
“手工炮制更能喚起食客們的鄉愁,追逐田園情懷,傳遞老家面食文化。”段孔軍說,目前柴石香炮制饃正在招試吃員,全程跟蹤收集意見和建議,完善在制作過程中的工藝,向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叫響“柴石香”品牌,帶動一方群眾,壯大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為“產業興旺星”添光增彩。
記者了解到,目前他們做的饃已經通過網絡銷售等渠道銷往市區和外地,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讓農村的好產品走出去,打響傳統手工產品品牌。
責任編輯:付 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