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風采 | 陶留海:帶電先鋒 勇攀高峰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金京藝
登上鐵塔,踏入高空,置身強電場,沿著最高電壓達1100千伏的輸電線“走鋼絲”……這個令普通人膽戰心驚的工作場景,對陶留海來說再熟悉不過了。作為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超高壓公司輸電運檢部輸電帶電作業班副班長,在參加工作的24年里,他日復一日地為我省境內187條共計12000余千米超特高壓輸電線路“把脈問診”。
行走云端的“刀尖舞者”
1998年從技校畢業后不久,陶留海便從一名普通送電工轉崗成了一名高壓線路帶電檢修工。
剛開始面對高壓輸電線路帶電檢修等高危技術活,陶留海有點無從下手,“可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敢于擔當、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我下定決心要把工作做好”。
他的口袋里總裝著紙筆,外出作業時不懂的地方向師傅們請教,記下來自己琢磨。晚上回到宿舍,他也總是捧著帶電作業的專業書籍通讀到深夜。
工友們說:“陶留海是真把書裝進了腦子里,你問他任何專業問題,他都能快速找到相關書籍,并且明確告訴你在書的哪一頁。”
就這樣,短短3年,陶留海就對省內幾乎所有輸電線路和塔桿地形了然于胸,完成了別人需要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積累。
年復一年,陶留海翻山越嶺,共帶電作業450余次、3400余小時,實現了作業零差錯、零事故,有力保障了我省特高壓線路的安全運行,成了名副其實的“刀尖舞者”。
創新奉獻的“時代工匠”
9月14日上午,在鄭州市惠濟區500千伏惠獲II線開展帶電作業現場,檢修人員身穿屏蔽服,乘坐電動升降裝置到達距地面70米高的導線,迅速轉移至缺陷位置,不到半個小時便完成了消缺任務。“這在以前要兩個多小時,我們研發的‘尖端裝備’,讓作業效率和安全性大大提升。”陶留海自豪地說。
他口中的“尖端裝備”,就是作業檢修人員穿的±1100千伏屏蔽服,它像“金剛罩”一樣把檢修人員保護起來,進行安全作業。
2018年,為適應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壓輸電線路作業需求,陶留海帶領團隊歷時兩年研發出了±1100千伏屏蔽服,各項指標均達世界領先水平。
“建成并運營維護好特高壓電網,世界級難點在中國,創新動力也在中國。”陶留海介紹,“電網等級依次升高,意味著現有技術標準和作業方式更新換代,我們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必須提前著手應對。”
從220千伏、500千伏到1000千伏、±1100千伏,為了適應逐級升高的特高壓輸電線路,陶留海帶領團隊研發的技術創新成果也越來越多:從歐姆型電位轉移棒、絕緣“士”字梯到±1100千伏帶電作業屏蔽服,一個個帶電作業防護用具和工器具,不僅填補了帶電作業系列關鍵技術空白,還在全國各地特高壓作業現場得到了普及和應用。
截至目前,陶留海先后獲發明專利20項,實用新型專利40項,制定國際標準1項,國家標準1項,發表論文50余篇……這些研究成果為我國特高壓輸電帶電作業技術占領世界制高點和國家電力能源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
技校走出的“國字號”專家
2019年,陶留海受邀參加第六屆中國帶電作業技術會議,并作為特高壓輸電線路帶電作業專家發表了主題演講。
“看到臺下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力工程師用專注的神情聽我發言,我的內心無比驕傲。這不僅說明了我們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在特高壓輸電線帶電作業方面得到了行業認可,更說明了我們中國特高壓技術得到了世界的關注。”
從一名技校生到全國輸電線路帶電作業領域專家,從2018年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到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第十五屆“中華技能大獎”得主,因為工作突出,陶留海名字的“前綴”越來越多,而今年最令他驕傲的是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
“這都是中國特高壓發展帶給我的機遇,也是和工友們一起干出來的成績。”陶留海說,河南特高壓電網正實現快速發展,他要把河南在特高壓輸電帶電作業領域取得的經驗和成果,向全國推廣、向世界推廣。
責任編輯:王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