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偶然 也是必然
摘要:頒獎現場,鄭在歡代表3位獲選作家致答詞,他代表所有正在文學之路上奔跑探索的年輕伙伴,向捐出稿費支持青年作家創作的王蒙先生致以由衷的感謝和敬意。據悉,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計劃由中華文學基金會王蒙青年文學發展專項基金、中國作協青年工作委員會、北京出版集團共同主辦。
□ 李賀建
不久前,第七屆北京十月文學月啟動儀式現場。一項旨在支持青年作家成長的計劃——首屆(2021~2022年)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計劃·年度特選作家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隆重揭曉。青年作家孫頻、鄭在歡、渡瀾獲選,這意味著,由作家王蒙以個人稿費出資成立的“王蒙文學發展專項基金”結出了第一枚碩果。
對王蒙而言,這一基金的設立寄托著他對中國當代文學的深情擔當和對新時代文學、對一代又一代青年寫作者的熱切期待。而對廣大青年作家來說,這既是對文學傳統的繼承,也是他們面向未來、展開無窮創造的新的開始。
看到駐馬店幾個文友微信群里傳鄭在歡獲選的消息時,我的內心是平靜的。我對他獲得這一殊榮并不感到驚奇。
幾個月前,受原駐馬店市作協主席劉康健老師之托,我通過微信采訪了遠在北京的鄭在歡。采訪他之前,我找到了他的《駐馬店傷心故事集》和幾篇發在《十月》上的小說。流暢、有味道、富有節奏的文字,加上引人入勝的故事,讓我體驗到了久違的閱讀快感。我當時的感覺是,鄭在歡就是為文學而生的。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鄭在歡出生7個月喪母,他從童年的苦難中死里逃生。中國五千年的文字拯救了他,他用感恩的心讓經過他手的文字變得有趣、有味、有意義。
不同于人們慣性想象的另一種90后,鄭在歡作為同生活貼身肉搏的年輕作者,他的小說洋溢著飽滿的熱情和恣肆的野生感,將生活的艱辛創痛轉化為意外的歡樂、綿長的溫情。在小說集《今夜通宵殺敵》《團圓總在離散前》和長篇小說《3》中,他再次展示了將“現實感”和“想象力”“悲哀”和“歡樂”融會貫通的能力,他是少見的、具有真正幽默感的作家;這種“笑中帶淚”的幽默,充盈著深切誠懇的現實關懷。
頒獎現場,鄭在歡代表3位獲選作家致答詞,他代表所有正在文學之路上奔跑探索的年輕伙伴,向捐出稿費支持青年作家創作的王蒙先生致以由衷的感謝和敬意。多年的寫作經歷讓他始終相信,文學是有光芒的,講述是有力量的。他說,文字和文學能夠給一個人的生活帶來改變,這些改變可能很微小,但其中的暖意和亮色,又可以很大。“我會繼續寫下去,把值得講述的故事講給更多讀者——為了文學所能帶來的那些或大或小的改變,為了把暖意和亮色帶給更多的人。”鄭在歡說。
據悉,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計劃由中華文學基金會王蒙青年文學發展專項基金、中國作協青年工作委員會、北京出版集團共同主辦。該計劃邀請10位青年批評家作為特約推薦人,每人推薦3位在過去一年中出版或發表重要作品的40歲以下青年作家,由評審委員會對推薦人選進行評選,最終產生2~3名年度特選作家。
盯著這次他通過微信給我傳來的與王蒙、鐵凝同框的照片,我為這位從未謀面的90后作家感到高興,喜悅和對他的祝福填滿我的內心。
我相信鄭在歡的心里有燃燒的激情,但是他表露到文字上的情感是克制的,而這種克制更能撞擊讀者的心門,更能攻破讀者內心的情感堡壘。
鄭在歡,90后,他還有很長的時間可用。相信在歡,絕不可能止步于目前的所有。
期待與他下一部作品邂逅。在歡,加油!
(鄭在歡,1990生于河南駐馬店,現居北京,漢族。作家,編劇,曾做過鞋廠車工、批發市場柜員兼倉庫保管員、地產廣告文案、影視策劃等。2010年開始寫作,2017年出版小說集《駐馬店傷心故事集》,2021年出版小說集《今夜通宵殺敵》《團圓總在離散前》)
責任編輯:付 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