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輿城惹人醉
摘要:圍繞生態宜居,大力優化人居環境,先后建成了人民公園、植物園、天水湖公園、北湖公園、生態綠谷、清河帶形公園等一大批城市廣場和公園及街頭綠地,集建筑、綠地、文化、飄帶、水景為一體,為廣大市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休憩空間,打造城市的“綠色名片”,成為群眾的生態福利。
開欄的話:“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開欄的話完)
記者 劉付明 通訊員 王昆明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平輿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廣大黨員干部推動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美麗平輿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平輿縣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綠色答卷”令人滿意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十年來,平輿縣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不斷取得新成效天更藍:PM10、PM2.5平均濃度分別下降33.3%、48.4%,空氣優良天數連續五年位居全市前三,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水更清:整治農村坑塘2552個,國控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污染地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達100%;家園更美:完成造林綠化5.6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22.95%,較2016年提高3.1個百分點。
生態文明貫穿城建 宜居宜業令人向往
近年來,平輿縣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加速建設美麗幸福平輿的載體和抓手,進一步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和生態綠化項目建設,努力打造以水為綱、文化為魂的綠化特色,進一步完善了城市基礎設施、優化了人居環境、提升了城市品位。
去年10月1日開園的摯園公園,園內建筑融合了傳統建筑高翹屋檐和中式園林風格,突出了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的濃厚文化底蘊,顯示了平輿開拓創新的城市特色,成為平輿文化旅游的新名片、平輿人文精神的城市新地標。
市民楊金環說:“這個公園建得非常好、非常美,大家沒事的時候過來逛逛,心情好了。以前這兒是一個臭水溝,有污水味,現在公園建好了,可以來散散心。”
摯園公園的生態之變,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平輿縣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一個生動縮影。生態文明是城市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平輿縣用發展的眼光,以生態優先、服務民生和提升城市形象品質為戰略突破口,堅持治水、建城、為民、宜居的城市工作主線,每一處城市項目的建設都是踏著創新的鼓點,對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及面貌的重新塑造。
打造城市“綠色名片”為民謀好生態福利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黨的十八大以來,平輿縣著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在老城區重點開展規劃提升工程,保留商業、服務業中心功能發展第三產業。對城市空間形態、路網結構、夜間亮化等進行規劃,打造生態文化符號,提升城市個性和魅力。持續推進舊城改造以及新區開發建設,公共配套設施得到進一步完善。加快推進建筑科技進步,加大建筑節地、節能、節水、節材等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力度,建筑品質大幅度提高。
圍繞生態宜居,大力優化人居環境,先后建成了人民公園、植物園、天水湖公園、北湖公園、生態綠谷、清河帶形公園等一大批城市廣場和公園及街頭綠地,集建筑、綠地、文化、飄帶、水景為一體,為廣大市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休憩空間,打造城市的“綠色名片”,成為群眾的生態福利。
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成為平輿縣各級黨委、政府的共識和行動。平輿人民時時處處都感受到生態文明帶給城市的新發展、新變化,幸福感大幅提升。下一步,平輿縣將繼續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完善承載集聚功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優化生產生活環境,讓平輿更有溫度、更有品質,成為居民安居樂業、幸福生活的美麗家園,在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同時,交上一份令人民滿意的“綠色答卷”。
責任編輯:付 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