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云”銷售 村民受益多
摘要:為使秸稈變廢為寶,近年來,該縣先后成立了袁寨新天地草業、閭河富民草業合作社等上百家草業公司,并幫助他們添置秸稈加工及環保設備,對他們進行網上銷售培訓,讓秸稈通過互聯網步入“云”銷售,走進河北、山西、山東等市場。
記者 李玉榮 通訊員 李明生
眼下正是秋收大忙季節。往年這個時候,正陽縣的廣大農民都在忙碌,既要及時收、曬糧食,又要把地里的秸稈及時清運出去,便于耕種下季莊稼。但由于秸稈數量龐大,不但費工費時,堆放不當還會造成污染,秸稈處理難一直是村民及政府頭疼的事。然而,自該縣讓秸稈步入“云”銷售后,昔日的難題迎刃而解。
秸稈被加工成飼料。
近日,該縣銅鐘鎮村民汪九合和兒子一大早就開著花生收割機械在鄰村收花生。汪九合說:“我們只要花生秸稈,收花生和脫花生都是免費的,村民愿意合作,我們每天的活排得滿滿當當的。”
碎玉米秸稈被裝到車上。
與此同時,在該縣王勿橋鄉黃莊村魏斌草業合作社門前,一堆堆剛從地里拉回來的青綠色的碎玉米秸稈被裝到大車上。魏斌介紹,為做好玉米秸稈回收加工利用,他請來玉米收割脫粒機、運輸汽車,買回秸稈打捆機、粉碎機等設備,免費為村民收、脫玉米,然后把秸稈加工成多種飼料通過網上“云”銷售,不但自己賺到錢,也給村民節省了不少費用。
正陽是農業大縣,每年夏、秋兩季都會產生大量秸稈。為使秸稈變廢為寶,近年來,該縣先后成立了袁寨新天地草業、閭河富民草業合作社等上百家草業公司,并幫助他們添置秸稈加工及環保設備,對他們進行網上銷售培訓,讓秸稈通過互聯網步入“云”銷售,走進河北、山西、山東等市場。秸稈成了商家的“香餑餑”。
秸稈“云”銷售的興起,不但讓草業公司賺到錢,減少了環境污染,而且讓廣大村民得到了實惠。很多有大型機械的村民紛紛與草業公司合作,通過幫他們收割、脫粒小麥、花生、玉米、大豆等作物增加收入。不少村民還成立了運輸車隊,通過運輸秸稈掙錢。一些長年在外務工的家庭也不再為收割莊稼、拉運秸稈而發愁了。
責任編輯:付 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