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亮:丹青難寫是精神
摘要:李恒亮退休后30年綠化荒山的成功實踐 ,也為廣大老干部樹立了“老有所為”的學習榜樣。
記者 王冰之 通訊員 馮華豫
近日,泌陽縣一位年近九旬退休老干部的傳奇故事,在天中大地引起廣泛熱議。
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恒亮,泌陽縣水利局原黨組書記兼局長,自1993年至今,已經退休30年。30年來,他帶著老伴放棄縣城的優越生活,主動來到荒山野嶺安家落戶。自此,李恒亮同老伴一起飲山泉、住草棚,戰嚴寒、斗酷暑,每天栽樹不止,使上千畝荒山禿嶺綠樹成蔭,在為泌陽縣生態文明建設奉獻余熱的過程中,書寫了富有傳奇色彩的詩意人生。
更為令人稱道的是,當下已近90歲高齡的李恒亮,仍雄心勃勃地制訂了“五個一”的人生藍圖:爭取活過一百歲,再綠化荒山一千畝,再修筑林間小路一百里,再植樹造林一百萬棵,再創林果業生產總值一千萬元。做到“生命不息,綠化不止”。
故事是生動的,感人的。在這生動、感人的故事背后,李恒亮三十年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的實際行動,彰顯出一位共產黨員的高尚品質,為我們樹起了一座難能可貴的精神豐碑。這是一種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奮進精神,是一種不畏艱險、永不服輸的拼搏精神,是一種勇闖新路、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是一種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奉獻精神。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李恒亮退休后30年綠化荒山的成功實踐 ,也為廣大老干部樹立了“老有所為”的學習榜樣。當前,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老干部隊伍將越來越宏大。如何迅速地適應社會、妥善安排退休后的晚年生活,已成為廣大老干部迫在眉睫的問題。大家要像李恒亮一般,把退休作為人生道路上的必須經過的一個轉折點,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標,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和家庭狀況,以“老有所樂”為前提,力所能及地做到“老有所為”,充分發揮業務專長,煥發人生“第二青春”,為社會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責任編輯:付 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