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 汝南板店 “生態包袱”變成“綠色財富”
駐馬店網訊(記者 鄧丹華 王朝朝 通訊員 張紅衛)“玉米收獲以后,看著滿地的秸稈,當時我是真發愁,不清理影響整地種麥,清理又無處堆放,今天秸稈打捆機一進地我就放心了。這樣直接打捆離田,地里一點秸稈也沒有了,省了我們好多事。”9月21日,在汝南縣板店鄉唐營村一塊剛收割完的玉米地里,兩臺秸稈打捆機正在田間來回穿梭,機器過后,田里雜亂的秸稈變成一個個圓柱形秸稈包齊刷刷地碼放在田間,等待裝車運輸,村民劉秋生看到后喜悅地說。
“現在秸稈不能焚燒,堆放在溝渠路邊又影響村容村貌,為從根本上解決秸稈亂堆亂放或因秸稈焚燒而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我聯系了3臺秸稈打捆機,免費幫助群眾清理秸稈。秸稈直接打捆離田,亂堆亂發現象沒有了,生態環境好了,群眾整地種麥也方便了。”唐營村黨支部書記陳兵說。
據陳兵介紹,一畝玉米可以產生3000多斤秸稈,打捆后出售每噸290元,一畝秸稈可以賣到400多元,除去機械、人工投入,有100多元的利潤。目前已經有多家生物發電廠、大型養殖場前來聯系收購秸稈,有的還預付了訂金,打捆后的秸稈就是“香餑餑”。
秋收以來,板店鄉高度重視秋季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實,通過簽訂責任書等形式督促各村通過各種途徑做好秸稈綜合利用。各村通過召開廣播會、出動宣傳車、發放宣傳單等形式,大力宣傳秸稈禁燒政策和秸稈綜合利用的好處。堅持疏堵結合,在抓好禁燒監管的同時,鼓勵和引導本地養殖大戶、秸稈經營“經紀人”積極引進秸稈打捆、收儲設備,免費為群眾清理秸稈,有效推進了秸稈禁燒工作,從源頭上杜絕了火災隱患,保護了生態環境,鞏固了來之不易的人居環境整治成果。秸稈經過打捆收儲后被送往養殖場、生物發電廠、有機肥廠等,搖身變成飼料、燃料、肥料,為秸稈經營“經紀人”帶來了不菲的經濟收入,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板店鄉是一個農業鄉,耕地面積6萬多畝,小麥、玉米種植面積每年都穩定在5萬畝左右,擁有豐富的農作物秸稈資源。這些秸稈處理好就是‘財富’,處理不好就是‘包袱’。”板店鄉黨委書記張冬說。“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綠色發展理念,把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與鄉村振興戰略、農業增產增效和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逐步完善秸稈綜合利用的長效機制,變廢為寶,把‘生態包袱’變成‘綠色財富’,努力打造生態宜居的人居環境,助力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鄧丹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