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深處
摘要:深秋從一場黎明前的大霧延宕開來,推開吱呀作響的門,滿眼的濃霧飄進瓦房,劇烈的咳嗽聲劃破濃霧,路上收拾牛糞的大爺,在一遍遍收拾著村莊,打量著清晨熟悉又熟稔的環境。
郭建光
秋收已過,麥子已種,沿河的村莊滿目蕭瑟,村頭村尾一垛垛柴草如起伏的小山,依偎在一家一戶的門前屋后。屋檐下編好的玉米鮮艷奪目,屋內秋糧滿倉,灶膛前的爐火映紅了忙碌的黢黑的面頰,幸福如影隨形,一如靜水流深的沙河,有村民戴著斗笠撐著獨木舟,握著一柄單薄的槳,小心翼翼地在水面布置細密的潔白的網。
如果不是這場連綿不絕的秋雨,那些遺留在土壤深處的花生依然會被老頭老太太一遍遍拿著釘耙尋覓,而籃子里潔白的花生、被老鼠啃食殘留的玉米棒、一哄而散的蛐蛐,構成深秋沿河兩岸瑰麗的秋色。
那個清晨,太陽沖破晨霧姍姍來遲,路邊賦閑的嬸子大娘站在門口端著菜,一邊吃一邊說著當年的收成,見到路上的行人會熱情地詢問吃過飯沒有,一些熟悉的人會大聲喊著“來家吃飯”。鄰居家大姐從村東嫁到村西,心的距離從未走遠。這個大姐的父親生病后,她買來村民剛捉的老鱉,配以偏方燉煮。床頭的小爐上砂鍋里水霧彌漫,門后的一個沙堆里還有兩只被綁了腳的老鱉正在試圖鉆進沙土。沒過多久,這個大姐的父親去世留下老母親,盡管自家條件不好,可是大姐對母親的孝心讓我們這些鄰居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每次從這個大姐嫁人的地方經過,大都會看到她端著盆子背后甩著長長的麻花辮,下河洗衣服;或是在小溪邊奮力地沖洗化肥袋子,忙忙碌碌,與小溪邊成片的刺鼻的臭繡球一起,成為那個時期揮之不去的記憶。
走出村口,穿過曲曲彎彎的路,南邊有一個村莊沿河而建,這里沙土非常適合種植花生,產量高、質量好,我生平吃的第一捧花生就來自這里。
每年的秋忙假,我們大大小小的人兒都會如約到田地里尋覓遺落的花生,對我而言,這些花生不僅僅是嶄新的課本、鉛筆,還有悄悄塞進嘴里花生帶來的來自土地的新鮮滋味。
我畢業后工作格外難找,但不等不靠養活自己的執念從未遠去。在逆境中不肯放棄,不是表明每個人多么有勇氣,而是面對冰冷的現實,究竟是隨波逐流還是絕地而生,這些都是自小摔打淬煉的生存本能。而這些隨著年歲的增長從未遠離。也許這就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相互博弈共存的一種狀態。
深秋從一場黎明前的大霧延宕開來,推開吱呀作響的門,滿眼的濃霧飄進瓦房,劇烈的咳嗽聲劃破濃霧,路上收拾牛糞的大爺,在一遍遍收拾著村莊,打量著清晨熟悉又熟稔的環境。日子平平淡淡,白晝深夜更迭,滴漏鐫刻在時間之鐘,有人奔跑就會有人跌倒,有人嗚咽就會有人木訥而隱忍。世界之奇,形形色色,光怪陸離,直到有一天,來自村莊的糧食托運到繁華的都市,進入每一餐每一人的口腹,才變得大不相同。
那時的農村促狹而平凡,人們從一葉落而知秋冬即將來到,物候學從未有人專門傳授,卻如刻在腦海中準確而精密,秋收冬藏,春花秋月,村南小溪邊那叢生的臭繡球多彩而令人厭惡,生活既然如蜜餞般可口,就一定會有心頭的隱憂在一次次提醒著我們時時負重前行。
盡管篳路藍縷,依舊大道坦途。一如村西頭的那條經久不息的小河,時而涓涓細流波平如鏡,時而大浪滔天濁浪滾滾,時而聲如饕餮震耳欲聾,時而水盡河枯霜雪覆蓋。
那個秋到深處的寒涼,那段村頭戲臺上演的劇情,似乎要把滿目的蒼涼一一掩蓋,那些落盡的繁華,那些黑黢黢的樹干,那些隱藏在心頭春天潔白的梨花,夏天誘人的果實,秋天富足的金黃,都被寒夜的疾風一掃而光。
深秋的深處,一定是推窗飄來的雪絨花,神秘,縹緲,輕盈,執著而清冷。
責任編輯:付 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