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飛40周年 金牌老將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的前生今世
摘要:長二丙火箭首飛成功后,便全面替代長征二號火箭執行發射任務,實現無縫升級。作為我國近地軌道主力軍之一,長二丙火箭承擔著大量遙感類應用衛星、愛因斯坦探針和中法天文等科研衛星的發射,也承接了銀河、時空道宇、四維等商業星座衛星的發射任務。
本報記者 廉穎婷 本報通訊員 陳奕君
9月9日,是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二丙火箭)首飛40周年。作為我國服役年限最長的火箭,長二丙火箭于1982年9月9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飛成功,將我國首顆應用型返回式衛星送入太空。
40年來,這枚“金牌火箭”始終堅持開拓創新,搭建起新技術探索驗證平臺,開展新技術探索和應用,并將成果推廣應用到多個型號,推動運載技術的改進升級。
1975年11月26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制的長征二號火箭,將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準確地送入預定軌道,標志著長征二號火箭從工程研制走向發射應用。此后,我國各型常規液體運載火箭都是以長征二號火箭為基石開展研制。
為實現更重衛星的發射,型號隊伍組織開展長征二號火箭的改進設計。改型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由1800公斤提高到2500公斤,可靠性同步大幅提升,因此另設“番號”——長征二號丙火箭。長二丙火箭首飛成功后,便全面替代長征二號火箭執行發射任務,實現無縫升級。
當前,長二丙火箭長約43米,一、二級和整流罩直徑均為3.35米;起飛重量約242.5噸。2021年8月24日成功飛行的4.2米構型整流罩,已逐漸成為主力整流罩。
1992年10月6日,長二丙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圓滿完成返回式衛星二號、瑞典FREJA衛星發射任務,中國航天獲得世界認可。截至1987年底,長二丙火箭7次發射均圓滿成功,被中國質量協會授予“全國質量金質獎”。
自1982年首飛之后,截至1998年底,長二丙火箭17次發射均圓滿成功,因此被授予“優質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金牌”,是我國第一型“金牌火箭”。
為更好地完成好高密度發射,長二丙火箭先后應用了彈道高空風雙向修正及射前準實時二次補償、主動減載控制、一級導引控制等技術,顯著降低了飛行中的氣動載荷,提高了飛行安全性和發射概率。今年發射任務中,型號突破3秒內完成3個串聯體分離的快速分離技術,實現4個月從啟動任務論證到完成發射的超短任務響應周期。
近年來,我國以長二丙火箭為基礎,陸續研制出帶固體上面級的長二丙/FP、長二丙/SM、長二丙/SMA和帶液體上面級的長二丙/YZ-1S構型火箭。
長二丙及其改進型火箭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中唯一同時具備發射近地軌道(LEO)、太陽同步軌道(SSO)、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及大橢圓軌道衛星能力的運載火箭,發射方式有單星發射、串并聯雙星、并聯三星發射、側掛多星發射。因此,長二丙及其改進型火箭是我國目前運用最靈活、用途最廣泛的運載火箭。
長二丙火箭還承擔了多項新技術驗證工作。1997年,火箭院成功研制我國首個三軸穩定固體上面級構型火箭長二丙/FP,實現了銥星7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2019年,長二丙火箭開展的運載火箭子級落區精確控制技術通過飛行驗證,突破了多項核心技術,解決了火箭一子級無動力再入落區精確控制的難題,將一子級殘骸落區范圍從1350平方千米縮小到60平方千米內,縮小了96%;大幅提升火箭一子級殘骸的落區安全性,拓展了火箭發射任務的適應性。
作為我國近地軌道主力軍之一,長二丙火箭承擔著大量遙感類應用衛星、愛因斯坦探針和中法天文等科研衛星的發射,也承接了銀河、時空道宇、四維等商業星座衛星的發射任務。預計十四五期間,將保持年度10次以上發射頻率。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