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屋后的那條路
摘要:幸運的是,現在屋后的那條路,已經修成了水泥路,從縣城驅車到老家,只需半個小時,縈繞的親情、徘徊的思念,也隨著這越走越順的屋后路越系越緊。但是,我依然會記得,在那條路上走過的時光,在那條路上的記憶。
□ 杜 芃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已經不記得我家屋后的那條路,存在了多久。也許,在我出生以前,那條路已經被很多人踩出來了。
我對那條路最初的記憶,應該是小時候,體弱多病的我,趴在爸爸或者媽媽的背上,去隔壁村的小診所打退燒針,都是從這條羊腸小道走過的。除了爸爸、媽媽的呼吸聲、腳步聲,就只有路邊的蟲鳴,還有天上的那輪圓月,晃啊晃,伴著我沉沉睡去。
后來,我喜歡上了那條路,因為那條路連接著我和奶奶家,我和堂弟在那條路上瘋跑,小孩子的身體里有著無窮的精力,有時候一天要跑好幾次。早上去奶奶家的路上,我追著朝陽在奔跑,傍晚踏著落日的余暉在跳躍,抑或是和堂弟一起跑進路邊的草堆里打滾,然后跳進小河里摸魚捉蝦,無論是晴天的時候灰塵彌漫,還是下雨天的泥濘難行,那條路總是能給我的童年帶來無憂無慮的歡樂。
再后來,我開始在那條路上奔波,從一年級開始背著一個大書包搖搖晃晃,到初中一年級大踏步地走在那條路上。當時的我是那么討厭那條路,討厭踏上那條路,因為路的那頭是學校,是禁錮我快樂的地方。
直到有一天,為了求學,我離開了那個陪伴我長大的小村莊,離開那條路。雖然見到的世界越來越大、看到的繁華越來越多,可是我越來越想念那條路了。每每寒暑假,我總是喜歡回老家住上一段時間,也許是因為骨子里依然是那個喜歡在小路邊拔草、被老師罵后徘徊在那條小路上直到天黑都不敢回家的孩子吧!
遠游的學子回到了故鄉,靈魂有了駐足的地方,就像鳥兒返回了巢穴。閑暇之余,我喜歡帶著父母和妻女返回老家,去看望一下年邁的爺爺、奶奶,去修整一下家里的果樹,最重要的是徜徉在屋后的路,那時候才感覺自己的根落在了熟悉的土地上。幸運的是,現在屋后的那條路,已經修成了水泥路,從縣城驅車到老家,只需半個小時,縈繞的親情、徘徊的思念,也隨著這越走越順的屋后路越系越緊。
也許,趁著鄉村振興,有一天,屋后的小路會變成一條寬闊的大路,曾經熟悉的羊腸小道、土路都已消失在時光里。但是,我依然會記得,在那條路上走過的時光,在那條路上的記憶。我會告訴我的孩子:“這是爸爸兒時最深的記憶,這是爸爸長大的路……”
責任編輯:任亮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