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怎么辦?
什么是中暑?
中暑,中醫亦稱“中暍”、“傷暑”等,早在《黃帝內經》中便已有記載,西方的記載亦可追溯至兩千多年以前。
現代醫學中,中暑是指暴露在高溫(高濕)環境和(或)劇烈運動一定時間后,吸熱-產熱-散熱構成的熱平衡被破壞,機體局部或全身熱蓄積超過體溫調節的代償限度時發生的一組疾病,可表現為從輕到重的連續過程。
2019年解放軍醫學雜志中重新認定了中暑診斷標準:暴露于高溫(高濕)環境和(或)劇烈運動一定時間后,出現下列癥狀或體征中的至少一項且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釋:①頭暈、頭痛、反應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②口渴、心悸、心率明顯增快、血壓下降、暈厥;③惡心、嘔吐、腹瀉、少尿或無尿;④大汗或無汗、面色潮紅或蒼白、皮膚灼熱或濕冷、肌痛、抽搐;⑤發熱。
如何預防和救治?
一、預防是關鍵
1.高溫天氣下需盡量避免在10至16時外出在烈日下行走,如必須外出則要做好防暑防曬的準備;特別是戶外工作人員在高溫天氣到來時注意防暑降溫,及時補水補充鹽分。出門可打遮陽傘、佩遮陽帽、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涂抹防曬霜。外出時衣物盡量選擇棉、麻等織物,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此外,要備好防暑藥品(藿香正氣口服制劑、十滴水、清涼油等)。
2.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要盡可能減少外出活動。
3.合理飲食,保證充足睡眠。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
4.熱習服訓練。
二、現場救護要點
現場救護八字原則:轉移、降溫、補水、轉送。
1.首先立即脫離高熱、高濕環境(參訓者立即停止訓練),轉移至通風陰涼處,盡快去除非必要的衣物以利于散熱,快速開始物理降溫,冰水或酒精檫浴,或將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頸側和腹股溝處。
2.患者仍有意識時,可給予清涼含鹽飲料,不建議現場急于補充大量水分。如患者昏迷,禁止喂水,易導致誤吸。
3.嚴重患者會因中暑時發生不自主地抽搐,應將患者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不要在病人的嘴里放任何東西,不要去刻意束縛其抽搐的肢體,可用軟物(床墊等)墊在病人身下。
4.及時撥打120送醫,由專業人員進一步救治。
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 急診科 錢玉芹
責任編輯:高元元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