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奮進勇向前 嫘祖故里展新顏
摘要: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效顯著,創新“社會心理服務+社區警務”模式,持續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提高基層社會治理效能,被評為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示范縣、全省信訪工作先進縣、全省平安建設優秀縣。
縣領導在老王坡現代農業示范區調研“三夏”生產。
縣領導看望最美產業工人。
與永強集團簽約。
通訊員 張 力
十年櫛風沐雨,十年砥礪奮進。如今的西平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已經站在了新的起點,正處于加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圍繞紡織服裝、機械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建成了嫘祖服裝新城、畜牧機械產業園、新型包裝材料產業園等特色園區,成為全國最大的畜牧機械裝備制造基地、中部最大的針織服裝生產基地和全國知名新型包裝材料生產基地。
堅定不移謀發展、促增長,綜合實力穩步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平縣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緊緊圍繞轉方式、調結構這條主線,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綜合經濟實力逐步提升。2021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279.2億元,是2012年123.0億元的2.3倍,年均增長8.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3億元,是2012年4.1億元的3.7倍,年均增長15.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69.4億元,年均增長10.6%;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55.3億元,是2012年115.5億元的3.1倍,年均增長13.3%;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32.3:37.2:30.5優化為24.9:33.9:4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0325元和16191元,是2012年16206元的1.9倍、7226元的2.2倍,年均增長7.2%和9.3%;全縣人均生產總值達4.3萬元,是2012年2.0萬元的2.2倍,年均增長9.1%。
堅定不移攻堡壘、克難題,三大攻堅成效顯著
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全縣68個貧困村如期出列,村集體經濟收入均在12萬元以上;16406戶45576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扶貧資產管理“四張清單”等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縣扶貧辦榮獲“全國鄉村振興(扶貧)系統先進集體”稱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打贏藍天保衛戰,完成6.3萬戶居民“煤改電”配套電網建設,并網新能源電站73座,消納清潔能源5.2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54萬噸,2021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 283天。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小洪河斷面水質全面達標,保持了“一汪清水向東流”。堅持推進凈土保衛戰,加強土地污染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廢棄農膜回收處理扎實開展,全縣土壤環境質量總體良好。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底線思維,地方存量債務有序化解,隱性債務零增長。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保障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被評為全省食品安全示范縣、全市安全生產先進縣。
堅定不移穩增長、促轉型,產業協同競相發展
工業經濟不斷壯大。智尚工園、畜牧機械產業園、包裝材料產業園等特色園區相繼建成,北京愛慕、蠶神源智能針織、中哲服飾、領秀服飾等企業紛紛入駐,鼎力桿塔、金鳳牧業等企業加快發展,紡織服裝、機械裝備制造產業集聚集群態勢日益顯現,形成了一區多園、競相發展的產業格局,被定為國家智慧型紡織產業園區試點、全省畜牧機械特色產業集群。農業基礎更加穩固。建成高標準農田35萬畝,2021年糧食總產達95.9萬噸,比2012年88.8萬噸增產7.1萬噸,增幅8%,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持續提升,“西平小麥”“西平紅薯”榮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稱號;伊利集團優然牧場項目順利實施,豐源和普、海藍牧業等企業不斷壯大,現代畜牧業快速發展;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900多家,農業發展活力充分迸發;成功舉辦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中國農民電影節”,被定為“三農影視拍攝基地”。第三產業繁榮活躍。餐飲食宿、批發零售等傳統服務業規范提升,評定首批“明廚亮灶示范店”53家。個體私營經濟蒸蒸日上,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服務業較快發展,建成鄉村物流服務站(點)216個,被定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省農產品電商十強縣。
堅定不移抓建設、樹形象,城鄉面貌顯著改善
加強城鄉規劃建設與管理,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建設“花海旅游新城”為目標,大力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縣城建成區面積由2012年的25平方公里發展到2021年的3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提高了13.5個百分點。城區路網更為通暢。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深入實施,新建改造啟航路、107國道城區段、北大街、西漯快速通道等主干道路32條,新建改建橋梁7座,形成了內暢外聯的路網體系,群眾出行更加便捷,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省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工作先進縣。生態水網更具靈氣。“三河”生態水系工程全面完成,幸福渠治理穩步推進,玉鏡湖、念祖湖碧波蕩漾,成為了水鳥嬉戲的天堂。城鄉綠網更加密實。柏國文化園、法家文化園等主題公園綠草如茵,嫘祖海棠園建成開園,生態濕地公園加快建設,海棠花開涌西平,花海新城展芳容。國土綠化提速行動深入推進,道路兩旁綠樹成蔭,村莊周圍花木繁茂,鄉村游園星羅棋布,被評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典范城市、全省首批森林城市,成功創建“國家園林縣城”。城鄉交通更加便捷。農村公路條件不斷改善,修建農村公路橋梁23座,通村道路249公里,更換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179輛,增加公交站亭255座,實現了城鄉公交和客運“村村通”一體化,成功創建省級“萬村通客車”示范縣。城鄉環境更優美。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城市管理人文化、智能化、精細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城鄉環衛實現一體化,建成“四美鄉村”示范村82個,被定為國家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被評為國家衛生縣城、省級文明城市。
堅定不移抓改革、促開放,發展活力不斷釋放
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增強高質量發展主動力。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放管服效”改革持續推進,政務事項網上可辦率100%,“最多跑一次”事項1779項,容缺辦理事項140項,“一證通辦”事項124項。開放水平日益提升。第11屆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大會、中國畜牧機械設備發展大會暨國際智能化裝備高峰論壇等多個具有重大影響的產業發展會議,在西平縣順利召開;成功舉辦兩屆“6·26中國服裝直播日”活動,開啟了中國服裝直播元年。各項改革深入推進。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全面完成,激活了農村生產要素潛能。縣鄉機構改革順利完成,“減縣補鄉”編制下沉,夯實了基層基礎。財政稅收、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積極進展。
堅定不移補短板、惠民生,人民福祉持續增進
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著力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問題,持續辦好重點民生實事,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居民就業更加充分。建成人力資源產業園,累計新增城鎮就業3.8萬人,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穩定增長。教育事業均衡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全面改薄”扎實推進,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290所,有效緩解城區“大班額”問題,教育教學條件持續改善,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驗收。健康西平成果顯著。新建標準化村衛生室102所,縣域醫療共同體初步建成,縣人民醫院連續四年進入全國縣級醫院300強,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持續提高。萬人健步走、萬步有約等活動廣泛開展,全民健康意識明顯增強。保障體系日趨完善。養老保險、城鄉低保、醫療保險、特困供養提標擴面,臨時救助、醫療救助、慈善事業、殘疾人事業加快發展,有力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平安西平扎實推進。探索“信訪+社會心理服務”模式,群眾合理訴求妥善解決;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效顯著,創新“社會心理服務+社區警務”模式,持續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提高基層社會治理效能,被評為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示范縣、全省信訪工作先進縣、全省平安建設優秀縣。
十年風雨征程,十年燦爛輝煌。回首往昔,我們倍感驕傲;展望未來,我們信心百倍。立足新起點,實現新跨越,西平縣將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開拓進取、實干拼搏,高效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本版圖片由樊龍飛、崔寶軒拍攝)
掃碼看視頻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