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是我家④|當“工業銹帶”變身“生活秀帶”
摘要:近十年時間,楊浦濱江從一條“轟鳴”的工業岸線,蝶變成開放共享的生活岸線、生態岸線、景觀岸線。 從“工業銹帶”到“生活秀帶”,如今的楊浦濱江,“百年工業”遺存與居民公共空間巧妙交融,讓人們看得見歷史、留得住鄉愁,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黃浦江邊長大的上海姑娘沈佳輝,經常到楊浦濱江的步道散步,拍照。這里水岸開闊、綠化優美,是時尚一族常曬的“網紅打卡地”,運動達人慢跑、打球的健身場,孩子們喜愛的“親子樂園”……
但在沈佳輝兒時的記憶中,想和小伙伴們去江邊玩耍,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15.5公里的楊浦濱江岸線,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文明長廊”,這里曾誕生了自來水廠、發電廠、煤氣廠等中國民族工業的13個第一。但沿江密布的碼頭、廠房、倉庫,卻成為附近居民親水的障礙。
2013年底,上海做出了開發楊浦濱江生態岸線的決定。作為楊浦濱江改造工程中的建設者和一名新上海人,錢亮見證了楊浦濱江的巨變。近十年時間,楊浦濱江從一條“轟鳴”的工業岸線,蝶變成開放共享的生活岸線、生態岸線、景觀岸線。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楊浦濱江考察時首次闡釋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他說,“我們這個城市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城市,老百姓的幸福樂園。公共空間要擴大,公共空間要提質,讓人民群眾在這里,有獲得感,有幸福感。”
從“工業銹帶”到“生活秀帶”,如今的楊浦濱江,“百年工業”遺存與居民公共空間巧妙交融,讓人們看得見歷史、留得住鄉愁,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