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漁具釣出致富大產業
摘要:西平縣素有“漁網之鄉”美譽,漁網編織是傳統優勢產業,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淵源。水泉汪村委負責人說,“通過‘互聯網+平臺’銷售模式,很多村民已成為新時代的電商從業者。”記者發現,在水泉汪村西側,一座多功能、綜合性的漁網漁具電商產業園正拔地而起。
記者 許 偉
小小漁具在村子里可以做成多大的產業?
占地79.8畝、建設總面積4.35萬平方米的漁網漁具電商產業園,49家漁具生產企業,3500人就業,年銷售額10億元。這是記者近日在西平縣專探鄉水泉汪村找到的答案。
西平縣素有“漁網之鄉”美譽,漁網編織是傳統優勢產業,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淵源。隨著近些年的發展,該縣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漁網漁具生產加工基地。
裁剪原料、打包裝箱……在位于水泉汪村的鑫盛達垂釣用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穿著隨意、笑聲爽朗的鄉村留守婦女化身漁具產業工人,擔負著漁網漁具產品全部的生產流程。
“工作不出村,月收入兩千來塊錢,不耽誤農活和家務。”五十來歲的村民周大姐十分滿意這份工作。
水泉汪村還是遠近聞名的“淘寶村”。“一臺電腦、一根網線、一臺打印機,一個年輕人就可以開工接單。”漁網漁具電商產業園相關負責人楊玉林介紹,入行門檻低、市場前景好,漁網漁具電商產業吸引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入行,村子里的年輕人做得風生水起。
“村民網店生意越來越好,有的還學會了直播帶貨。”水泉汪村委負責人說,“通過‘互聯網+平臺’銷售模式,很多村民已成為新時代的電商從業者。”
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單子像雪片一樣飛來。水泉汪村許多80后、90后靠漁網和互聯網這兩張“網”,在農村這片廣闊天地架起了致富的“金橋”,并帶動周邊村莊網店的興起。
目前,水泉汪村有網店近200家,5家網店年銷售額在1000萬元以上、2家網店年銷售額在800萬元以上,還有20家網店年銷售額在100萬元以上。水泉汪村的漁具產業發展模式成為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
如何充分發揮集群效應,實現漁網漁具產業量與質的飛躍?
記者發現,在水泉汪村西側,一座多功能、綜合性的漁網漁具電商產業園正拔地而起。
“該產業園是一個集生產、物流、倉儲、商貿于一體的大型電子商務產業基地。”楊玉林介紹,“項目建成運行后,可入駐企業40多家,容納3500人就業,年銷售額將突破10億元。”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