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輿論新高地 融合發展新征程——2022中國新媒體大會觀察
摘要:2019年起,中國記協新媒體專委會連續3年開展“中國新媒體聯合公益行動”,組織帶動一大批中央和地方新聞單位、商業傳播平臺等新媒體新平臺履行社會責任、投身社會公益,創新運用新媒體形式手段和傳播平臺,覆蓋扶貧、教育、救災、助農、尋人、維權以及綜合服務等領域,覆蓋受眾廣,受到社...
8月30日至31日,以“新主流新征程”為主題的2022中國新媒體大會在湖南省長沙市召開。來自傳媒界及相關領域的眾多嘉賓齊聚一堂,交流融合發展實踐經驗,共同探討新媒體發展潮流與趨勢。與會專家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新聞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論述,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持續推進,主流輿論的價值版圖不斷擴大,與全媒體時代相適應的新型主流媒體迸發出強大能量。
正能量與大流量同頻共振
2019年,一位知乎用戶在“70年來,有沒有一首歌,讓你聽了熱淚盈眶”的提問下,寫下了題為《每個人心中或許都有這樣一條大河》的回答,記錄歌曲《我的祖國》帶給他的感動,引發網友強烈共鳴。
在2022中國新媒體大會的主論壇上,知乎創始人、董事長周源講起這樣一個“爆款”傳播案例。據介紹,這位知乎用戶參與的是新華社聯合知乎發起的“你好中國·問答70年”活動。活動總瀏覽量4.8億人次,所有回答的總字數達600萬字。
正能量和大流量產生了同頻共振。周源認為,在重大主題傳播中,主流媒體和網絡平臺互動,將新聞的權威性、嚴肅性和傳播方式的時尚性、創新性結合起來,創造了新形態、新場景、新表達,贏得眾多年輕人的喜歡。
內容創新是融合發展的根本,是主流媒體的價值所在。近年來,中國傳媒業積極踐行融合發展新理念,遵循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加快推進深度融合,主流輿論引導力大大提升。
“我們有義務引導年輕人看正能量的內容,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推薦主流媒體和UP主合作,因為他們非常懂得青年用戶喜歡什么,和他們合作,既能夠把主流的價值觀傳播出去,也能夠讓青年用戶喜聞樂見。”嗶哩嗶哩董事長兼執行總裁陳睿表示,將繼續支持和扶持優秀的青年創作者,同時配合好主流媒體,做強主流輿論的宣傳陣地,做好主流媒體聲音的放大器。
技術創新和內容創新雙輪驅動
元宇宙、擴展現實、自由視角……2022中國新媒體大會上的技術展區,一批應用于傳媒業的“黑科技”以炫酷的形式呈現,吸引了眾多參觀者。
在湖南廣播影視集團展臺,數十臺安裝在云臺上的攝像機排成“L”形。一名觀眾在指定位置騰空躍起,攝像機瞬間捕捉姿態和表情,隨后,電腦屏幕上呈現出仿佛“時空凝結”的全景影像。在手機終端,可以自由切換視角觀看這一影像。
現場工作人員王靈告訴記者,自由視角技術已在一些體育賽事和舞蹈節目中應用,使觀眾如同身臨其境,視覺體驗非常震撼。交互式、沉浸式的傳播方式有著很大的應用前景。
觀眾在湖南廣播影視集團展區體驗VR。
新技術不僅改變了受眾的觀看方式,而且帶來內容生產的深刻變革。多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一些科技型企業,展示了“即拍即傳發稿神器”“便攜式新聞采編耳機”“智能數字人平臺”等新產品,為內容創新賦能,展現出支撐媒體融合發展的技術實力。
“以5G云網、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擴展現實、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技術,朝著智能化、數字化、可視化、移動化方向發展,為媒體行業用戶分析、內容生產、分發傳播和體驗互動帶來了全新可能。”中興通訊副總裁陳志萍說。
參觀者在體驗沉浸式XR虛擬錄制系統。
順應技術變革的浪潮,不少媒體提出“內容+技術”雙輪驅動的創新模式。芒果超媒總經理蔡懷軍說,目前企業“內容+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占比超過50%,輿論導向、社會責任、人文情懷等主流媒體價值觀更好地融入了技術創新。
社會服務和公益行動多點開花
今年5月,在平均海拔700米以上的重慶市酉陽縣何家巖村,騰訊推出一款小程序,把村里的稻田搬上“云端”。選擇自己喜歡的地塊,支付9.9元,就可以認養1平方米稻田。土地由村民耕種,認養人可通過視頻號慢直播等多個渠道,查看水稻生長情況,產出的稻米也會寄到認養人手中。不到30個小時,一期共3.8萬平方米稻田就被認養一空。在小山村與大市場之間,媒體巧妙搭建了一座橋梁,助力村莊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2019年起,中國記協新媒體專委會連續3年開展“中國新媒體聯合公益行動”,組織帶動一大批中央和地方新聞單位、商業傳播平臺等新媒體新平臺履行社會責任、投身社會公益,創新運用新媒體形式手段和傳播平臺,覆蓋扶貧、教育、救災、助農、尋人、維權以及綜合服務等領域,覆蓋受眾廣,受到社會各界好評。
如今,媒體不局限于傳統的新聞業務,“智媒+政務+服務+商務+公益”成為媒體深度融合新趨勢。浙江省安吉縣融媒體中心副主任祁樂樂說,他們不斷推出文創、文產、城鄉治理、民生共富等本地化服務,一個小小的農產品包裝盒也能成為主流輿論宣傳陣地。
“利用互聯網+資源形成多部門聯動,全力推動志愿服務與新媒體+深度融合,擴大社會面參與,展現了新媒體力量,深化了新媒體服務功能,也實現了新媒體社會擔當。”東南網副總編輯、副總經理陳岳說。
(新華社記者 謝櫻 白田田)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