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人世間”故事|有鞋穿真好
摘要:早晨從溫暖的被窩里起床,穿完衣服,一下子就赤腳跳到冰冷的地上,開始不適應,本能地在地上蹦蹦跳跳,一會就適應了。飯后還要去上學,娘就找來一雙二哥穿破的翻毛單皮鞋,沒有鞋帶就擰兩段麻繩,雖然已經破得不成樣子,但總比光腳要好得多。
文/王嘉蒙
初春時節,陽光照進我家陽臺。
一日在家閑踱,無意間走到陽臺,看到滿滿的都是鞋,板鞋、棉鞋、皮鞋、運動鞋擺了一地。有的鞋子是當下正穿的,也有的鞋子雖然沒破,但已經變形,可就是舍不得扔,總是存放著,不知道的還以為這家人有收藏鞋子的癖好呢。說起惜鞋這個情結,還要從我人生的兩段經歷說起。
我的小學是在村上就讀的。那時的小學生一進入夏季大都赤腳,晴天赤腳走在車轍碾壓的細土里,暖暖的、軟軟的,走過去就是一串串的小腳印,回頭看看還蠻好看的,有時候幾個小朋友還要比一比誰的腳印踩得更完整。雨天就更不必說了,因為沒雨鞋,赤腳行走更方便,踩一腳泥漿,再到積水里涮干凈,然后坐在教室里讀書。
我家兄妹多,穿鞋全靠娘一個人手工縫制。娘白天要勞動,僅靠下工后和晚上時間根本就滿足不了我們兄妹每人一雙鞋的需求。
那年,夏秋兩個季節變換得有點兒快,好像是剛過夏,一下子就到了深秋,風寒了、地涼了,可我還是赤腳去上學。早晨從溫暖的被窩里起床,穿完衣服,一下子就赤腳跳到冰冷的地上,開始不適應,本能地在地上蹦蹦跳跳,一會就適應了。走在上學的路上,腳下就完全不是盛夏和初秋時的感覺了,看到別的小朋友都有鞋穿,我真是羨慕。到了教室,光著的腳踩在冰冷的地上,沒多大一會兒,走路時產生的熱量就沒了,剩下的是冰冷。第二節課后,我實在受不了了,就跪在板凳上,屁股坐在腳上,只有這樣我的腳才能感覺暖暖的,雖然長跪很難受,但總比光腳放在地上舒服。放學了,跪著暖熱的腳還要下地,有一陣子蹦跳適應后,再一口氣跑回家。這種狀態我足足堅持了一周,娘才托表姐給我做了一雙布鞋,沒有襪子,是光著腳穿上的,那感覺別提多舒服了。
我的初中是在鄉里北五里的王莊讀完的。那時是一天三個來回走讀。尤其是早自習,早早起來到校早讀,一節課后再回家吃早飯,然后再回學校去上課,中午還要回家吃飯,下午又是一個來回,算起來在路上浪費的時間實在太多了。當時我還算是比較有潛力的學生,為了省去晚上放學和早晨起來的往返時間,老師就在晚自習放學后留我們幾個在學校路南的三間房子里住宿。房屋里面除滿滿的麥秸外什么都沒有,我們幾個就是和衣在麥秸堆里睡一覺。
日復一日,不知過了多久。那天,我們幾個早起,推開房門一看,頓時傻了眼,門外足足有一尺多厚的積雪,天空中的雪花還在飛舞。這場雪來得毫無征兆,我們什么也沒準備,我當時還是光腳穿著一雙舊布鞋。在得知因大雪早讀暫停的消息后,同住的幾個同學都陸續回家了,房屋內剩下我自己,怎么辦?我牙一咬,心一橫,啥也不講了,飛也似的沖出門去,朝家的方向奔跑。因為積雪覆蓋了大地,分不清道路和田野,只要不跳進水里、掉進溝里就只管奔跑。
到家后才發現兩只鞋的后幫都開裂了,因為奔跑,腳還是熱的。飯后還要去上學,娘就找來一雙二哥穿破的翻毛單皮鞋,沒有鞋帶就擰兩段麻繩,雖然已經破得不成樣子,但總比光腳要好得多。就是這雙鞋,我一直穿到高二,后來鞋幫和鞋底徹底分開了,我才依依不舍地把它丟進垃圾堆。
改革開放以后,家里的條件慢慢好起來,娘做的布鞋也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軍用鞋、白球鞋。一雙飛躍牌運動鞋才要13元錢(至今沒有漲價),既輕便又舒適,從此我不再為穿鞋犯愁。今天,看到滿陽臺不同樣式的鞋子,撫今思昔,幸福感油然而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國富民才強的道理。
(作者單位:駐馬店市上蔡一中城南分校)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